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封面图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2.0

书籍简介:

本书精讲了从先秦至明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奠基的意义。是北斗丛书之一。

书籍目录:

序例

绪论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

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

我国之伦理学

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

我国之伦理学史

第一期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总论

伦理学说之起源

各家学说之消长

第二章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伦理思想之基本

天之观念

天之公理

天之信仰

天之权威

天道之秩序

家长制度

古先圣王之言动

皋陶

商周之革命

三代之教育

(一)儒家

第三章孔子

小传

孔子之道德

忠恕

学问

涵养君子

政治与道德

第四章子思

小传

中庸

率性

结论

第五章孟子

小传

创见

性善说

浩然之气

求放心

孝弟

大丈夫

自暴自弃

政治论

结论

第六章荀子

小传

学说

人道之原

性恶说

性论之矛盾

修为之方法

礼之本始

礼之用

礼乐相济

刑罚

理想之君道

结论

(二)道家

第七章老子

小传

学说之渊源

学说之趋向

道德道德论之缺点

因果之倒置

齐善恶

无为之政治

法术之起源

结论

第八章庄子

小传

学派

世界观及人生观

理想之人格

修为之法内省

北方思想之驳论

排仁义

道德之推移

道德之价值

道德之利害

结论

(三)农家

第九章许行

小传

义务权利之平等

齐物价

结论

(四)墨家

第十章墨子

小传

学说之渊源

弟子

有神论

法天

天之爱人利人

道德之法则

兼爱

兼爱与别爱之利害

行兼爱之道

利与爱

兼爱之调摄

勤俭

非攻

结论

(五)法家

第十一章管子

小传

著书

学说之起源

理想之国家

道德与生计之关系

上下之义务

结论

管子以后之中部思潮

第十二章商君

小传

革新主义

旧道德之排斥

重刑

尚信

结论

第十三章韩非子

小传

学说之大纲

性恶论

威势

法律

变通主义

重刑罚

君主以外无自由

以法律统一名誉

排慈惠

结论

第一期结论

第二期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总说

汉唐间之学风

儒教之托始

道教之托始

佛教之流入

三教并存而儒教终为伦理学之正宗

第二章淮南子

小传

著书

南北思想之调和

性与道合

修为之法

善即无为

理想之世界

性论之矛盾

结论

第三章董仲舒

小传

著书

纯粹之动机论

天人之关系

性论之范

仁义

结论

第四章扬雄

小传

著书

性与为

修为之法

模范

结论

第五章王充

小传

革新之思想

无意志之宇宙论

万物生于自然

气与形形与气

骨相

结论

第六章清谈家之人生观

起源

要素

人生之无常

从欲

排圣哲

旧道德之放弃

不为恶

排自杀

不侵人之维我论

反对派之意见

结论

第七章韩愈

小传

儒教论

排老庄

排佛教

结论

第八章李翱

小传

学说之大要

性情之关系

情之起源

至静

结论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总说

有宋理学之起源

朱陆之异同

动机论之成立

功利论之

别出

儒教之凝成

思想之限制

第二章王荆公

小传

性情之均一

善恶

情非恶之证明

礼论

结论

第三章邵康节

小传

宇宙论

动静二力

物人凡圣之别

慎独

神性情

结论

第四章周濂溪

小传

太极论

性与诚

善恶

几与神

仁义中正

修为

之法

结论

第五章张横渠

小传

太虚

理一分殊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心性之别

虚心

变化气质

结论

第六章程明道

小传

性善论之原理

善恶

忘内外

结论

第七章程伊川

小传

伊川与明道之异同

理气与性才之关系

养气

寡欲

敬与义

穷理

知与行

结论

第八章程门大弟子

程门弟子

上蔡小传

其学说

龟山小

其学说

结论

第九章朱晦庵

小传

理气

心情欲

人心道心

穷理

养心

结论

第十章陆象山

小传

朱陆之论争

心即理

纯粹之惟心论

气质与私欲

先立其大

结论

第十一章杨慈湖

小传

已另

结论

第十二章王阳明

小传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结论

第三期结论

前言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修身书,示人以实行道德之规范者也。民族之道德,本于其特具之性质、固有之条教,而成为习惯。虽有时亦为新学殊俗所转移,而非得主持风化者之承认,或多数人之信用,则不能骤人于修身书之中,此修身书之范围也。伦理学则不然,以研究学理为的。各民族之特性及条教,皆为研究之资料,参伍而贯通之,以归纳于最高之观念,乃复由是而演绎之,以为种种之科条。其于一时之利害,多数人之向背,皆不必顾。盖伦理学者,知识之径途;而修身书者,则行为之标准也。持修身书之见解以治伦理学,常足为学识进步之障碍。故不可不区别之。

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伦理学以伦理之科条为纲,伦理学史以伦理学家之派别为叙。其体例之不同,不待言矣。而其根本观念,亦有主观、客观之别。伦理学者,主观也,所以发明一家之主义者也。各家学说,有与其主义不合者,或驳诘之,或弃置之。伦理学史者,客观也。

在抉发奋家学说之要点,而推暨其源流,证明其迭相乘除之迹象。各家学说,与作者主义有违合之点,虽可参以评判,而不可以意取去,漂没其真相。此则伦理学史根本观念之异于伦理学者也。

我国之伦理学我国以儒家为伦理学之大宗。而儒家,则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哲学、心理学,本与伦理有密切之关系。我国学者仅以是为伦理学之前提。其他日为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挺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辞,是宗教学范围于伦理也;评定诗古文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我国伦理学之范围,其广如此,则伦理学宜若为我国惟一发达之学术矣。然以范围太广,而我国伦理学者之著述,多杂糅他科学说。其尤甚者为哲学及政治学。欲得一纯粹伦理学之著作,殆不可得。此为述伦理学史者之第一畏途矣。

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我国伦理学说,发轫于周季。其时儒墨道法,众家并兴。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言始为我国惟一之伦理学。魏晋以还,佛教输入,哲学界颇受其影响,而不足以震撼伦理学。近二十年间,斯宾塞尔之进化功利论,卢梭之天赋人权论,尼采之主人道德论,输入我国学界。青年社会,以新奇之嗜好欢迎之,颇若有新旧学说互相冲突之状态。然此等学说,不特深研而发挥之者尚无其人,即斯、卢诸氏之著作,亦尚未有完全移译者。所谓新旧冲突云云,仅为伦理界至小之变象,而于伦理学说无与也。

我国之伦理学史我国既未有纯粹之伦理学,因而无纯粹之伦理学史。各史所载之儒林传道学传,及孤行之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皆哲学史,而非伦理学史也。日本木村鹰太郎氏,述东洋伦理学史,(其全书名《东西洋伦理学史》,兹仅就其东洋一部分言之。)始以西洋学术史之规则,整理吾国伦理学说,创通大义,甚裨学子。而其间颇有依据伪书之失,其批评亦间失之武断。其后又有久保得二氏,述东洋伦理史要,则考证较详,评断较慎。而其间尚有蹈木村氏之覆辙者。木村氏之言曰:“西洋伦理学史,西洋学者名著甚多,因而为之,其事不难;东洋伦理学史,则昔所未有。若博读东洋学说而未谂西洋哲学科学之律贯,或仅治西洋伦理学而未通东方学派者,皆不足以胜创始之任。”谅哉言也。鄙人于东西伦理学,所涉均浅,而勉承兹乏,则以木村、久保二氏之作为本。而于所不安,则以记忆所及,参考所得,删补而订正之。正恐疏略谬误,所在多有。幸读者注意焉。

内容摘要:

  本书被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首次以西方框架初步清理传统伦理思想之历史遗产,使其系统化、体系化……本书也被视为“比较纯粹的伦理学史著作”:把伦理学从哲学中“举拔”出来,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再“杂糅他科学说”,尤其是哲学及政治学……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  苟无学术史,则凡前人之知,无以为后学之凭借,以益求进步。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求得之者,或即前人之所得焉,或即前人之前已得而复舍者焉。不惟此也,前人求知之法,亦无以资后学之考鉴,以益求精密。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相求者,犹是前人粗简之法焉,或转即前人业已嬗蜕之法焉。故学术史甚重要。一切现象,无不随时代而有迁流,有孳乳。而精神界之现象,迁流之速,孳乳之繁,尤不知若干倍蓰于自然界。而吾人所凭借以为知者,又不能有外于此迁流、孳乳之系统。故精神科学史尤重要。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磐如烛,几有互相冲突之势。苟不得吾族固有之思想系统以相为衡准,则益将旁皇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而当世宏达,似皆未遑暇及。用不自量,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编,以为大辂之椎轮。涉学既浅,参考之书又寡,疏漏抵牾,不知凡几,幸读者有以正之。又是编辑述之旨,略具于绪论及各结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伦理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北斗丛书
9787539926704
《中国伦理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伦理学史是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92 的主题关于 伦理学-思想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