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本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对“文本社会学”的历史沿革、理论旨趣、研究方法、理论贡献及创新之处作了较为全面的论析;下篇将“文本社会学”运用于小说、音乐、舞蹈、电影、电视、造型艺术等艺术文本进行批评实践,以此检验、反思、修正“文本社会学”的理论方法。
导论:新时期以来“文本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反思
上编 “文本社会学”的理论阐释
第一章 文本社会学:辩证综合的理论成果
一、整合了社会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与精神分析批评
二、打通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三、融合了“实证”方法与“批判”方法
第二章 推论:文本社会学的运思模式
一、从“社会心理”到“语言”的“中介”论
二、从“语言”向“意识形态”推论的操作过程
三、对《白鹿原》和《尘埃落定》的实验分析
第三章 意识形态性:文本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一、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
二、从符号学的角度将“意识形态”话语化
三、对“审美意识形态”这一命题的启示
第四章 互文性:文本社会学的理论核心
一、文本社会学“互文性”的理论来源
二、文本社会学“互文性”的表现形态
三、文本社会学“互文性”的当下启示
第五章 读者行为:文本社会学的理论之维
一、批判地分析了“接受美学”产生的语境与方法
二、齐马分析了埃斯卡皮等人的阅读社会学
三、文本社会学对我国“阅读社会学”的启示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中的文本社会学
一、文本社会学与文化研究
二、文本社会学与文化诗学
三、文本社会学与文艺社会学
下编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实践
第七章 挥之不去的意识形态乌云——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本社会学解读
一、“金钱”与“肉体”两套话语体系的抗争
二、“特弗沙尔村”与“伦敦社会”中的两个“参动者模式”
三、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大威势
第八章 自我的迷失与膨胀——韩寒小说文本中的“上海印象”
一、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冲突
二、物质繁荣与精神虚无之间的不协调
三、边缘立场对主流话语的对抗
第九章 陌生化·反讽·悲情——“80后”创作群的文本社会学解读
一、“陌生化”语言与个性的诉求
二、“反讽”叙事与社会秩序的反叛
结论:走向艺术文本社会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艺术“文本”的社会学研究:“文本社会学”的理论阐释及批评实践》的选题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关涉当代文艺学学科的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开创性。论文对齐马的文本社会学作出简洁的理论梳理,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并通过这一理论与文化研究、文化诗学和文艺社会学的对比,突显出其理论的魅力与个性,及其对当代文艺学科的重要意义。
《艺术“文本”的社会学研究:“文本社会学”的理论阐释及批评实践》运用文本社会学理论所做的《白鹿原》、《尘埃落定》两部小说的个案研究、比较视野中的文本社会学、以及结论部分所述观点多有新意,能给人以启迪。比较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