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韩学研究
宋代韩学研究封面图

宋代韩学研究

杨国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对韩愈作了全面的研究。

作者介绍:

杨国安,男,1964年10月出生,河南省郏县人。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唐宋文史方面的研究。完成省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宋代儒学宾演进和韩愈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韩愈意义的发现 第二节 庆历时期的尊韩思潮 第三节 欧阳修对韩愈态度的变化 第四节 儒学分进时期对韩愈学术的评价 第五节 朱熹的韩愈观 第六节 宋人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第二章 唐宋时期韩愈生平研究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基本传记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第二节 笔记小说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节 宋代年谱类著作的演进与韩愈年谱的编制第三章 宋人韩愈生平事迹研究举要 第一节 关于韩愈先世和籍贯的研究

序引言第一章 宋代儒学宾演进和韩愈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韩愈意义的发现 第二节 庆历时期的尊韩思潮 第三节 欧阳修对韩愈态度的变化 第四节 儒学分进时期对韩愈学术的评价 第五节 朱熹的韩愈观 第六节 宋人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第二章 唐宋时期韩愈生平研究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基本传记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第二节 笔记小说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节 宋代年谱类著作的演进与韩愈年谱的编制第三章 宋人韩愈生平事迹研究举要 第一节 关于韩愈先世和籍贯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阳山之贬原因的讨论 第三节 “登华旨”之争 第四节 翰愈与大颠交往的实像 第五节 关于韩愈服食说的讨论 第六节 宋人有关韩愈事迹的其他讨论第四章 宋代的韩集校勘 第一节 唐宋时期韩愈著作存留的状况 第二节 宋代韩集校勘概况 第三节 欧阳修的韩集校勘及其意义 第四节 宋代韩集校勘举要 第五节 方氏《举正》的成绩和意义 第六节 朱熹《考异》与韩集的近世化第五章 宋代的韩集注释 第一节 宋代韩集注释概观 第二节 魏本韩集述评 第三节 世綵堂本韩集的得失第六章 宋代对韩文的研究与接受 第一节 唐五代时期的韩文评论 第二节 韩文的接受与宋代散文精神的确立 第三节 道与文之间 第四节 对韩文作法的评论与研究第七章 宋代对韩诗的接受和研究 第一节 欧阳修对韩诗的师法及其意义 第二节 宋代诗歌观念的分化与韩诗的评价 第三节 对“以文为诗”的讨论 第四节 诗体、技法及其他焦点问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内容摘要:

韩愈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对韩愈儒道的研判、诗文的接受,进而及于其生平的考证、文集的整理等,在宋代就已形成了一个远非所谓“五百家注”所能含括的体系,出现了一批能够代表整个时代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著作。本书以唐宋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宋代文化的全面高涨为背景,全面总结了宋代韩学在义理探寻、诗文接受、生平考证、校勘注释等各个方面取得成绩,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韩学发展与宋代思想、文化、学术、文学等多个领域复杂的互动关系。全书虽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出现,但视野开阔,格局宏大,将传统的文史研究方法与现代学术理念融为一全,对学术史类著作的写作进行了有益的开拓。全书将微观与宏观、事实与意义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以扎实的文献功底为依托,对相关材料的使用颇为充分,而且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理出头绪,发现问题,敏锐地把握、洞察一些宏观的动向和潮流。全书立论鲜明而稳健,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都以够客观、求是态度予以讨论,显示了良好的学术风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宋代韩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56377
如需购买下载《宋代韩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宋代韩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I206.2 的主题关于 韩愈(768~824)-人物研究 ,韩愈(768~824)-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