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
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封面图

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

蔡荣生, 解廷民, 编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总的方面向同学们引入职业生涯与求职规划的概念和观念,分析了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的特点;第二大部分主要是第2章到第7章,分别从法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相关职业进入,细致详尽分析了各类职业,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公司法律顾问以及考研的职业要求和自我培养途径并附加案例,力求给法律专业学生最直观、最贴切的求职规划方案和建议。

书籍目录:

本书导读

第1章法律专业学生求职怎样进行规划

1.规划好你的职业生涯

1.1何为职业生涯?

1.2何为职业生涯规划?

1.3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1.4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阶段

1.5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法

1.6何为职业生涯成功?

1.7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2.法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

实例一

实例二

3.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的特殊要求

3.1新世纪对法律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法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3.3分年级、分阶段的求职准备

3.4法律专业学生知识准备基本要求

3.5法律专业学生能力准备基本要求

3.6法律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3.7法律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要求

第2章法律职业规划方案法官

l.法官的能力要求及自我培养途径

1.1法官的能力要求

1.2能力的自我培养途径及方法

1.3案例

2.法官的知识要求及自我培养途径

2.l法官的知识要求

2.2知识的自我培养途径及方法

2.3案例

3.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自我培养途径

3.1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3.2职业道德的自我培养途径及方法

3.3案例

4.法官的个性修养及自我培养途径

4.1法官的个性修养

4.2个性修养的自我培养途径及方法

4.3案例

第3章法律职业规划方案检察官

1.检察官的能力要求及自我培养途径

1.1检察官的能力要求

1.2能力自我培养途径与方法

1.3案例

2.检察官的知识要求与自我培养途径

2.1检察官的知识要求

2.2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2.3案例

3.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自我培养途径

3.1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3.2检察官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与途径

3.3案例

4.检察官的个性修养与自我培养途径

4.1检察官个性修养的构成因素

4.2检察官个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4章法律职业规划方案律师

1.律师的能力要求与自我培养方法

1.1律师的能力要求

1.2律师能力的自我培养途径与方法

1.3案例

2.律师的知识要求与自我培养途径

2.1律师的知识要求

2.2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2.3案例

3.律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自我培养途径

3.1律师的职业修养

3.2职业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3.3案例

4.律师的个人修养与自我养成途径

4.1律师的个人修养

4.2个人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4.3案例

第5章法律职业规划方案公务员

1.公务员的能力要求与自我培养方法

1.1公务员的能力要求

1.2能力的自我培养途径与方法

1.3案例

2.公务员的知识要求与自我培养途径

2.1公务员的知识要求

2.2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2.3案例

3.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与自我养成方法

3.1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

3.2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3.3案例

4.公务员的个性修养与自我培养途径

4.1公务员的个性修养

4.2个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4.3案例

第6章法律职业规划方案公司法律顾问

1.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要求与自我培养方法

1.1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要求

1.2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3案例

2.公司法律顾问的知识要求与自我培养方法

2.1公司法律顾问的知识要求

2.2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3案例

3.公司法律顾问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及自我培养途径

3.1公司法律顾问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

3.2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3案例

4.公司法律顾问的个性修养及自我培养途径

4.1公司法律顾问的个性修养

4.2个性修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4.3案例

第7章法学考研之路

1.法学专业学生考研的能力要求

1.1法学专业学生考研的目的

1.2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法学专业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2.1通过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各课题的科学研究,从中获得各项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2.2通过加强学习和参与课题会议的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各项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3.法学专业学生考研的知识要求

3.1掌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与途径

3.2考研复习的内容与途径

4.法学专业学生考研的心理准备

4.1考研成功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4.2考研者的十大积极心态

4.3考研者的六大消极心态及克服方法

5.考研复习计划方案

5.1确定报考学校和专业

5.2了解报考的有关手续

5.3考研复习的时间安排

5.4案例

后记

前言

求职规划,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直到临近毕业,许多同学可能仍然对自己的职业类型、目标和相应的求职方法一知半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先进的求职理念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的,学生在学校不能感知到社会的职业要求和方向。其实,职业生涯和规划的概念和观念应当在我们迈进大学校门第一天起就应当有所了解和建立,从而逐渐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形成科学、理性的职业规划内容以及相应的求职方法,这样,在我们走出大学、踏人社会的时候才不至于茫然无措。

法律专业学生(泛指法学本科、法学各专业硕士、法律硕士等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有着其他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专业学科特点和求职方向,在求职规划上更是需要特定的准备方法和内容,加之法律专业学生求职竞争日趋激烈,求职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旨在带给法律专业学生更加科学的求职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更加具体的求职规划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法律专业学生在求职路上走得更好。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总的方面向同学们引入职业生涯与求职规划的概念和观念,分析了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的特点;第二大部分主要是第2章到第7章,分别从法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相关职业进入,细致、详尽地分析了各类职业,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公司法律顾问以及考研的职业要求和自我培养途径并附加案例,力求给法律专业学生最直观、最贴切的求职规划方案和建议。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刚刚考人大学法学院,或者你就要毕业,或者你已经走上求职的漫漫征途,那么,就从此刻,打起精神,你的职业需要规划!

后记

目前,我国法律专业毕业生存在供求两旺的局面,但供求双方没有实现平衡,一方面,中国还存在数百万法律专业人才的缺口,社会还在呼吁要多培养法律专业学生,但另一方面,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却面临困难。理顺就业渠道,指导法律专业毕业生合理择业、顺利就业成为了我们紧迫而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法律出版社的倡议下,我们组织编写了这一系列专门为法律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书籍。

谈到就业指导,时下可谓“群雄并起”,以“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命名的图书已多如牛毛,各种秘籍、攻略纷纷呈现。在职业指导已被写“滥”的情况下,这一系列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该系列书要做有价值的书。首先,该系列书针对性强。法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如法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会走人公务员队伍,或成为公司的法务工作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公务员、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律顾问就成为了法律专业学生常见职业选择。该系列书正是从法律专业独特的职业发展路径人手来进行分析的,对公务员、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律顾问等职业做了细致的分析。其次,该系列书指导性强。系列书没有采用一般的“教科书式”的编写方法,而是采取分析与案例相结合的写法,在详细介绍了法律专业学生常选择的职业后,我们还列举了案例,供同学们参考,翔实的案例给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增强了指导性。最后,系列书资料翔实。在分析法律专业毕业生经常选择的职业时,系列书对职业的要求作了详细的介绍,耐心、细致地指导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

要做出一本有价值的书来确实不容易,这条路走得着实辛苦,但也滋味无穷,乐在其中。当文稿付梓时,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系列自认还有价值的书绎于完成了。赵建峰、刘国伟、刘牲、陈虹百、苗苗等同志参与了《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的编辑,《法律专业学生求职攻略》的编辑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曹德栓、张磊等同学的帮助,在图书的编辑上可谓集众家之长。在编辑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的解廷民老师、法律出版社的马珊珊同志对书稿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修改意见,此处一并表示感谢。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并引用了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和报道,在此致以真诚谢意!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们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2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670886
如需购买下载《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法律专业学生求职规划是法律出版社于2007.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7.38 ,D9-40 的主题关于 法律-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