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
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封面图

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

袁海霞,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汉语方言差比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汉语方言中的有标记肯定差比句、零标记肯定差比句、否定差比句,并且立足于汉语方言差比句句型,对比考察了古代文献中的差比句、民族语言中的差比句等。该书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价值,值得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关于差比句

1 比较句

2 差比句

3 汉语方言差比句

第二节 关于跨方言语法比较

1 跨方言语法比较的现状

2 跨方言语法比较的操作

3 跨方言语法比较的视角

4 跨方言语法比较的困难

第三节 关于本题研究

1 研究现状

2 研究意义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思路

5 其他说明

第二章 有标记差比旬

第一节 差比句标记的内涵和外延

1 差比句标记的内涵

2 差比句标记的外延

3 非差比句标记的判定

第二节 前置标记差比句

1 结构特征

2 认知图式

3 地域分布

第三节 后置标记差比句

1 结构特征

2 认知图式

3 地域分布

第四节 共时平面的趋同变化

1 相异句式的共用现状

2 相异句式的趋同变化

3 趋同变化原因分析——非语言因素视角

第三章 零标记差比旬

第一节 无差量零标记差比句

1 “A+P+B”句式在方言中的成活基础

2 方言中的“A+P+B+语气词”

3 方言中“A+P+A”的语义

第二节 有差量零标记差比句

1 结构特征

2 地域分布

3 “A+P+B+Z”广泛使用的动因

第四章 否定差比句

第一节 否定差比句概观

1 内涵和外延

2 方言中否定差比句的形式

3 方言中否定差比句的语义

4 有数量补语的否定差比句

第二节 否定式与肯定式的不对称

1 形式不对称

2 语义不对称

3 语用不对称

第三节 “A不比BW”的语义及其方言分化形式

1 “不比”的语义类别

2 “A不比BW”的分化形式——以公安方言为例

3 其他方言中的分化与统一

第五章 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的互证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A+W+M+B”的演变

1 “A+W+于+B”的演变

2 “A+w+如/似+B”的演变

第三节 “比动句一‘比’字句”的演变

1 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比动句”

2 逐渐过渡时期

3 明清时期的“比”字句

第四节 演变动因

1 语法系统性因素

2 结构功能因素

3 语用机制的影响

4 认知动因

第五节 “古一方”考辨

1 古代文献中遗存的方言差比句

2 古代文献中未出现的方言差比句

3 启示

第六章 汉语“比”字句在民族语言中的扩散

第一节 “A+M+B+w”句式在民族语言中的分布

1 有“A+M+B+W”句式的民族语言

2 无“A+M+B+W”句式的民族语言

第二节 “A+M+B+w”与“A+w+M+B”的竞争

1 互补分布

2 一语共用

第三节 “扩散说”证明及扩散模式

1 “扩散说”证明

2 扩散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内容摘要:

《华中语学论库(第4辑):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两个三角”的研究理论。首先,特别注意沟通“普—方——古”大三角,对汉语方言差比句进行多角度的动态考察。本文以“普”——“方”的对照为观察视角,考察汉语方言差比句不同句型的结构特点;又以“古”——“方”的对照为观察视角,考察不同句型在方言中的共时分布与其历时来源的互证程度……另外,本文也注重从“表”、“里”、“值”多角度出发,对汉语方言差比句不同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进行详细分析。具体的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调查统计等方法,分析时强调共时与历时的结合、描写与解释的结合、语义与语形的结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华中语学论库
9787562261094
如需购买下载《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汉语方言差比句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7 的主题关于 汉语方言-方言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