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封面图

丧钟为谁而鸣

(英) 多恩,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书籍简介:

这本书写在1623年。约翰·多恩的文字和思想对后世的作家影响巨大,是传承和发扬文学和文化遗产的大师。本书是他的散文集。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中译本导言

献词

第1章病初的异变和疑惧

第2章感官的力量和功能,别的机能,异变和崩溃

第3章卧病在床

第4章请医生

第5章医生来到

第6章医生惧怕了

第7章医生希望得到帮助

第8章国王派来御医

第9章医生们会诊、处方

第10章医生们发现疾病正在偷偷扩大攻势,因而努力寻找阻击的办法

第11章为保护心脏不受瘟毒伤害,医生们使用了强心剂

第12章医生们用鸽子入药,以便从头部吸出气体

第13章瘟病借助斑点宣告其传染性和恶化

第14章医生们观察这些突发事件,错过了关键时期

第15章我昼夜无法入睡

第16章耳边传来教堂的钟声,那是我在他人的葬礼上为自己悼亡

第17章钟声为别人温柔鸣响,它告诉我:你必死

第18章钟声响起,通过它告诉我:我已死

第19章历经漫漫险航,医生们终于望见陆地:他们发现瘟病要症,似可平安肃清

第20章基于相关系统材料的提示,医生们准备动手疏泻

第21章上帝赐福医生们的工作,借助医生们,他让拉撒路走出坟墓,让我离开病床

第22章医生们研究病根,研究疾病的残余,以及疾病的起因,并尝试肃清或调整

第23章医生们提醒我警惕旧疾复发的可怕危险

附录:约翰.多恩年表

译后记:在钟声中感恩

前言

约翰.多恩这本书,原名《紧急时刻的祷告》,翻开第17章,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话: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

《紧急时刻的祷告》诞生于1623年,其时伦敦瘟疫大爆发,无数人死于非命,多恩本人也不幸染病,走到死亡边缘(参见本书导言);在肉身即将万劫不复的紧急时刻,他以信仰为最后依凭,内心涌出热诚的祷告,包括上述“丧钟为谁而鸣”的不朽感念。

多恩这段感念被后人无数次引述,而当下的引述,起因于眼下我们自己的“紧急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爆发,震撼世界,也让我所在的这座现代大都市在惊天动地的摇撼中经历了彻骨的恐惧,与死神擦肩而过。迄今近十万罹难者和失踪者,数十万伤员,数千万受灾人群,无数可歌可泣的伤痛和悲恸,那些朴实的山里人!尤其那些无辜的山里孩子!……

所有一切让我不得不问:为什么一定是他们?!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我?!他们代我赴死,正如多恩所说,他们的死也是我的死;另一方面,如果我此刻还活着,那是他们用死的代价换来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的死也意味着我的生:正因为他们代我赴死,所以我得以逃生。这是双重意义的“向死而生”:不仅是个体一己的哲学,也是同体大悲之爱;不仅意味着感恩,也意味着责任。

两千年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勉力维系着“未知生焉知死”的乐感文化,因为恐惧死亡而逃避责任,更不知感恩;尤其三十年来,物质与欲望持续高速增长,信仰的真空也日益暴露;5.12死难者让我们猛醒!我们和死难者始终是一个血肉模糊、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此而言,他们的死难绝不仅仅是无可弥补的沉痛与憾恨,而同时告白了我们生者的责任。这责任既意味着我们对他们的欠负,也意味着我们与他们的分担和分享恐惧与死亡砥砺了信仰;这是个体意义上的崇高,也是民族和人性的未来;所有这一切将超越肉体的局限,在灵魂的意义上接受一次终极的裁定。

钟声为死难者鸣响,也为我们!

在钟声中,我们向死而生!

后记

本书翻译工作的难度,藉由本书第21章“祷告”中一段文字即可见一斑:

NomoredoI,0God,nowthatbythyfirstmercyIamabletorise,importunetheeforpresentconfirmationofhealth;nornow,thatbythymercyIambroughttoseethatthycorrectionhathwroughtmedicinallyuponme,presumeIuponthatspiritualstrengthIhave;butasIacknowledgethatmybodilystrengthissubjecttoeverypuffofwind,soismyspiritualstrengthtoeveryblastofvanity.Keepmethereforestill,0mygraciousGod,insuchaproportionofbothstrengths,asImaystillhavesomethingtothanktheefor,whichIhavereceived,andstillsomethingtoprayforandaskatthyhand.

此段原文,不仅句式复杂,而且用词另类,句与词、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更其迷离,遑论全句的整体语境。例如,spiritualstrength这一词组,直译应为“精神力量”,在汉语中常为褒义,紧接着的blastofvanity,如果译为“空虚的每一次爆发”,那么如何与“精神力量”保持内在的一致?更重要的是,整个soismyspiritualstrengthtoeveryblastofvanity在全句中如何锚定?又如presume一词以及insuchaproportionofbothstrengths一语的处理:这样一类局部处理,不仅需要仔细掂量局部的前后文,更需要审慎考虑全句的整体语境;然而,无论局部的前后文、还是全句的整体语境,反过来又需要局部的锚定为前提。总而言之,此段翻译难度之大,值得提出来作为全书翻译难度的一个例证,其最终译文见正文,读者自可审度。

本书翻译难度的另一个例证,见于原文所用的大量生僻单词或短语:

古语(如burthen、whence、whither、perchance、precontract等);

古语兼谑语(如thereof、peregrination等);

罕语(如mollify、thence、jealousy等);

书面语(如herein等)……

多恩是16、17世纪之交的人;当时的英语习惯与现代英语习惯相去甚远;现代读者难以适应。更大的困难来自《圣经》教义中本来的疑点,这样的疑点刚才已有论及,然而还有许多更大的疑点,如第6章“自我勉励”中关于“敬畏”和“惧怕”的区别(具体讨论会很复杂,暂略)。

复杂的文本;复杂的文本中又搀揉着神本,而且是一位诗性的热诚信徒所理解的神本。神本、人本、文本三位一体,更是复杂的复杂的复杂!多恩是诗人,藉用《圣经》的说法,是说“方言”的人;“方言”本身即是复杂的语言现象,遑论“翻方言”。多恩又是极度热诚的信徒,“方言”不过是他的隐喻或象征手法,用以传达其极度热诚的“信言”,由此必然导致更其复杂的语言现象。更不用说,写作本书的多恩,不仅是诗人和信徒,而且罹染瘟疫,直面压倒性的死亡,在阵汗淋漓的高热中感受、思考和写作……每一线重要的念头,每一个情感冲突的断片,他都想牢牢抓住,倾倒在字里行间……最终为巨大的信念所洗礼。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不经意买来几本辞书:《圣经百科全书》(陈惠荣主编,中国基督教协会1999),《圣经后典》(张久宣译,商务印书馆1994),《经文字词索引》(非卖品,教会赠送),等等,它们对本书翻译作出巨大贡献。唯一未能在这几本辞书中查到的英文短语为Balaam’sass(见第17章“祷告”);然而,我在青少年时代(1970年代初)景仰海涅名著《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1月修订第2版),几乎背下原书“第二版序言”,海涅在那里谈及他信仰姿态的改变:“……善男信女们似乎渴望我用任何一种奇迹来戏弄他们一番。大概他们很想知道,我是否也像扫罗那样,在走向大马士革的路上看见了一道光或者是否像比珥的儿子巴兰骑了一匹难驭的驴子,驴子突然张嘴口吐人言?”该版为这段话加了注释,据此注释我即在《旧约.民数记》中找到了Balaam’sass的出处。更多、更大的艰难略去不论。由于时间的限制,本书译事并未达至我心中的理想境界,但它的完成,在我个人看来,已然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恩典。为此我感激所有帮助我走过来的祝福,特别感激彭强及以诺公司全体员工,他们的祝福像是一阵一阵的牧笛,源自一个唯一性的祝福,对我而言意味着一次新生。

内容摘要:

  本书是英国玄学派大诗人约翰.多恩的经典力作,原名《紧急时刻的祷告》。1623年,多恩罹染瘟疫,凶多吉少。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凭藉纯金般的信仰,恪守“尽心、尽性、尽意爱主”及“爱人如己”的诫命,他不仅没被恐惧击垮,反而写下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即本书),留给世界一份辉煌的信仰见证与文学遗产,从中我们能读出他与瘟疫的相持、较量、战胜。  约翰.多恩,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同时代英国同胞,玄学派大诗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其人其文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信仰之内,他是追随耶稣的圣徒;信仰之外,他是文学和文化的大师。  1623年,多恩罹染瘟疫,凶多吉少。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凭藉纯金般的信仰,恪守“尽心、尽性、尽意爱主”及“爱人如己”的诫命,他不仅没被恐惧击垮,反而写下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即本书),留给世界一份辉煌的信仰见证与文学遗产,从中我们能读出他与瘟疫的相持、较量、战胜,其间血肉模糊、惊心动魄、峰回路转:“藉着附近教堂的钟声,我每天在他人葬礼上为自己悼亡”;“钟声响起,通过它告诉我:你已死”;最黑暗的时刻,他挥笔写下那条不朽的感念: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作者简介】  约翰.多恩(JohnDonne,1572~1631),英国玄学派大诗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1620~1631)。他之闻名于世,不仅因其世俗诗作,更因其宗教文字,包括宗教散文、论文,尤其布道词,典型者如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即本书),其中“丧钟为谁而鸣”一句,肉身成言,影响深远,为历史所铭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丧钟为谁而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255814
如需购买下载《丧钟为谁而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星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7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丧钟为谁而鸣是新星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63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英国-中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