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温病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之一,本教材由四篇组成,在保持传统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增补方证知识的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相关现代医学知识。第一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等;第二篇主要介绍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辨证分型等;第三篇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特点和传变规律,并附以相关西医疾病知识;第四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温病常用方的临床拓展应用,体现了温病学临床基础课的特性和编者以临床实践为着眼点指导思想。
第一章 温病学基础理论体系
第一节 温病学的起源和学术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战国一唐)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
三、形成阶段(明清)
四、发扬阶段(1949年以后)
第二节 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的涵义及特点
(一)温病的涵义
(二)温病的特点
二、温病的命名、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命名
(二)温病的范围
(三)温病的分类
三、温病与伤寒
(一)温病、伤寒学派的争论
(二)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四、温病与温疫
五、温病与温毒辨
六、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
(一)新感温病
(二)伏邪温病
(三)发病类型的临床意义
七、温病各家学说
(一)温病说
(二)戾气说
(三)时病说
(四)伏邪说与新感说
第三节 温病的病因与病机
一、温病的病因
(一)温病的外因
(二)温病的内因
(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四)失治和误治
二、温病的发病
(一)温邪的初犯部位
(二)发病途径
三、温病的病理要点
第四节 温病的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一)概述
(二)卫气营血分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
(三)卫气营血分的传变规律
二、三焦辨证
(一)概述
(二)上、中、下焦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
(三)上、中、下焦的传变规律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附:卫气营血实质的研究
第二章 温病学临床诊治
第一节 温病的常用诊法
一、望诊
(一)望面、口唇
(二)望目、鼻、耳、咽喉
(三)望齿
(四)望舌
(五)望手
二、闻诊
(一)气味
(二)声音
三、问诊
(一)发热
(二)汗出异常
(三)口渴异常
(四)大便异常
(五)小便异常
(六)呕恶
(七)头身痛
(八)神志异常
(九)发痉
四、切诊
(一)切脉
(二)辨斑疹、辨白痦
(三)察胸腹痞、胀、痛
附:现代诊法研究
第二节 温病的治疗
一、确立温病治疗的依据
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
三、温病主要治法
(一)疏卫解表法
(二)清气泄热法
(三)和解祛热法
(四)通下逐邪法
(五)祛湿解热法
(六)清营凉血法
(七)息风止痉法
(八)开窍醒神法
(九)滋养阴津法
(十)固脱救逆法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一)夹痰饮
(二)夹食滞
(三)兼气滞
(四)兼血瘀
五、温病瘥后调理
附:温病常用治法的研究
第三节 温病的预防和调护
一、历代医家对温病预防和调护的认识
二、温病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三、温病的调护
第四节 温病的辨证施治
一、温热类温病常见证型
(一)卫分辨治
(二)气分辨治
(三)营分辨治
(四)血分辨治
(五)热盛动风
(六)后期证治
二、湿热类温病常见证型
(一)卫气分证治
(二)气分证治
(三)营血分证治
(四)后期证治
第三章 四时温病
第一节 风温
附1:病毒性肺炎
附2: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春温
附: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三节 暑温
附1: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附2: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节 秋燥
附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附2:肺炎支原体肺炎
第五节 湿温
附:伤寒
第六节 伏暑
附: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温毒
一、大头瘟
附:流行性腮腺炎
二、烂喉痧
附:猩红热
第四章 温病学方证的临床发挥
一、银翘散、桑菊饮和桑杏汤
(一)银翘散
(二)桑菊饮
(三)桑杏汤
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和白虎加苍术汤
(一)白虎汤
(二)白虎加人参汤
(三)白虎加苍术汤
三、承气汤类方
四、三仁汤
五、五加减正气散
六、黄芩滑石汤
七、三石汤
八、宣痹汤
九、宣清导浊汤
十、清宫汤
十一、犀角地黄汤
十二、加减玉女煎、化斑汤
(一)加减玉女煎
(二)化斑汤
十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
(一)安宫牛黄丸
(二)紫雪丹
(三)至宝丹
十四、翘荷汤
十五、增液汤
十六、黄连阿胶汤和连梅汤
(一)黄连阿胶汤
(二)连梅汤
十七、椒梅汤
十八、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和大定风珠
十九、青蒿鳖甲汤
二十、普济消毒饮
二十一、清燥救肺汤
二十二、清营汤
二十三、新加香薷饮
二十四、益胃汤和沙参麦冬汤
(一)益胃汤
(二)沙参麦冬汤
二十五、杏仁滑石汤和杏仁石膏汤
二十六、茯苓皮汤
二十七、薏苡竹叶散
二十八、银翘马勃散
二十九、新加黄龙汤
三十、达原饮
三十一、清瘟败毒饮
常用方剂
常用中成药
参考文献
由谷晓红编著的《温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教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学术发展概况及其概念,温病的病因与病机,温病学的辨证体系,常见温病的临床诊断内容,温病学的主要治法,温热类与湿热类温病的常见证型的辨治,常见四时温病如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湿温、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的诊断与辨治。同时结合编者的研究体会,介绍了温病学诊治思路及对临床相关各科疾病的指导意义。由谷晓红编著的《温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教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学术发展概况及其概念,温病的病因与病机,温病学的辨证体系,常见温病的临床诊断内容,温病学的主要治法,温热类与湿热类温病的常见证型的辨治,常见四时温病如风温、春温、暑温、秋燥、湿温、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的诊断与辨治。同时结合编者的研究体会,介绍了温病学诊治思路及对临床相关各科疾病的指导意义。【作者简介】谷晓红 女,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威海。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 1979年就读北京中医学院,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23年,是全国名老中医孔光一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谷晓红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老年病、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保健。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是北京市确定的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温病学学术带头人。主持各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曾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曾多次应邀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弘扬中医文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温病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3216425 如需购买下载《温病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温病学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4.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254.2 的主题关于 温病学说-中医学院-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