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5.0
《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本书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本书荣获“首届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第一章 问题与前提
第一节 关于士大夫的“二重角色”
第二节 问题:学士与文吏的分与合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一节 “士”字的初形与初义
第二节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节 事学族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礼”
第一节 礼治:“俗”“法”之间
第二节 礼治:尊尊、亲亲与贤贤
第三节 礼治:“和而不同”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一节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二节 “礼治”传统与“三统”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一章 问题与前提
第一节 关于士大夫的“二重角色”
第二节 问题:学士与文吏的分与合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一节 “士”字的初形与初义
第二节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节 事学族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礼”
第一节 礼治:“俗”“法”之间
第二节 礼治:尊尊、亲亲与贤贤
第三节 礼治:“和而不同”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一节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二节 “礼治”传统与“三统”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一节 法家的法治学说
第二节 儒家的礼治学说
第三节 荀子的兼综礼法
……
第六章 文吏政治与秦帝国的兴亡
第七章 “无为”与“长者”
第八章 “独尊儒术”下的汉政变迁
第九章 “奉天法古”的王莽“新政”
第十章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十一章 结论与推论
后记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本书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本书荣获“首届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第三版)》是一本经典学术著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1251881 如需购买下载《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3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7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68 | 印数 | 5000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1.71 的主题关于 知识分子-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