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3.0
本书研究中既对要素适宜度进行理论研究,同时又构建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将要素适宜度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整体评价,进一步勾勒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提升提供路径选择。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书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要素与要素分类
2.2 要素禀赋理论的演进
2.3 承载力理论与要素适宜度
3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上)
3.1 要素内涵的拓展及划分
3.2 要素与经济空间特征
3.3 要素适宜度的定义与内涵
3.4 要素适宜度的特征
4 要素适宜度理论基础与测度分析(下)
4.1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系统性及其建立原则
4.2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4.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
4.4 要素适宜度测度模型有效性与指标特征选择分析
5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影响机制
5.1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要素适宜度
5.2 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与要素适宜度
5.3 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模型
5.4 要素适宜度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
6 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要素适宜度视角
6.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再认识
6.2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3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6.4 要素适宜度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7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实证分析
7.1 研究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的意义
7.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
7.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处理
8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趋势分析与提升路径选择
8.1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整体评价与分析
8.2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经济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3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资源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4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对环境、社会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
8.5 京津冀地区要素适宜度提升路径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书的主要结论
9.2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9.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2000-2007年要素适宜度测度输入数据无量纲化结果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解析》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然而,传统经济理论在面对现实经济时,仍然无法解决两大难题。一个是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与此相随的不平衡发展成为常态问题。尽管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无论是在其分析能力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都要明显优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而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其在解释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源及其蕴涵的客观规律方面却仍然难以令人满意。另一个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极限的问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然对经济增长是不设限的,人类完全有能力以自身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打破各种自然的限制。但是,随着20世纪40年代人类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产生了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和环境等区域性资源尖锐的矛盾,这迫使经济学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与环境等资源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将各种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引入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当中。然而,一个难以规避的问题是,现有主流经济理论与各种承载力理论研究仿佛是两条平行的轨道,互相映衬却难以机制相连。各种承载力理论很难融入主流经济理论,其理论结果也仅仅被主流经济学在其研究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作为外生变量而起参考性作用。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解析》任何区域经济活动必须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不能脱离现实的空间维度而单独存在,因而非区域性要素必然要在生产过程中与区域性要素交互作用,才能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不同区域所拥有的区域性要素条件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间的适宜度水平不同,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是不同的,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区域经济总量的提离,而更应该是区域内容索适宜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4739148 如需购买下载《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3.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是中国物资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 的主题关于 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