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散文创作的精品。
爱与孤独(代序)
三更有梦
烟愁
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
细雨灯花落
千里怀人月在峰
与我同车
留予他年说梦痕
母亲的书
母心似天空
灯景旧情怀
水是故乡甜
母亲的金手表
万水千山
此处有仙桃
玻璃笔
我爱动物
泪珠与珍珠
母心.佛心
一袭青衫
妈妈银行
万水千山师友情
梦中的饼干屋
永是有情人
亲情似海
外公
父亲
云居书屋
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
母亲
毛衣
金盒子
春草池塘
我的另一半
“我的另一半”补述
遥寄楠儿
病中致儿书
春风化雨
吾师
家庭教师
启蒙师
不见是见见亦无见
圣诞夜
怀念两位中学老师
八十八分
生一代一双人
春风化雨
鹧鸪天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辰星寥落
日边清梦断
归魂只合傍梅花
和蔼的微笑
悼徐讦先生
一面之缘
悼念月卿姊
早归的仙女
千古浮名余一笑
回相见一回老
星辰寥落念高阳
最后的握手
一点心愿
我的笔名
四十年来的写作
我读儿童诗
我对散文的看法
关于《橘子红了》
编后记
前言
前些日子,参加一对夫妻的结婚三十周年纪念酒会,全体嘉宾举杯祝贺这对“新人”福禄寿喜“四归一”。人人喜溢眉宇之时,“新娘”干了一杯酒,皱了下眉,却又笑嘻嘻地说:“今天若不是各位的好意,我们根本不会记得这个纪念日。在海外的儿女们更不会记得。想想我们几十年夫妻,还从没像今天这般举‘杯’齐眉过呢。”“新郎”也接着说:“可不是吗?年轻时,太太忙于生儿育女,我忙于挣钱养家小。如今儿婚女嫁,剩下了二老,正应当享点清福了。没想到两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却是越看越有气,这真叫不是冤家不碰头。”说得朋友们哈哈大笑。
莫看宾主都在笑,每张笑容的后面可能都有一把辛酸泪呢。夫妻携手同行了数十年,患难相共,艰苦备尝,理应相互体贴,相互感激才是,怎么会彼此越看越有气呢?是否由于儿女们远离,膝下空虚,形骸的忙碌一停止,心灵的空虚顿起。而对儿女的牵肠挂肚,似非夫妻之情所能慰藉?心情欠佳时,双方于辞色之间也就格外苛求,因而感到不愉快。愈不愉快就愈苛求,夫妻反成了感情不能沟通的冤家了。这不能不说是生为现代人深沉的悲哀。
回想聚族而居的农业社会,女儿长大了嫁在邻近村庄,三天两头可以回娘家探望。儿子娶了媳妇,不用说是和父母同住。在含饴弄孙、终日忙碌之余,老伴儿体不体贴根本不放在心上。即使有点不快,当着小辈们不好发作,转个身也就忘了。今天的老夫老妻正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物,当年的结合也是经过自由恋爱的“文明婚姻”,双方的优点在婚前已一清二楚,缺点却在婚后愈来愈不必隐瞒,也就愈看愈不胜今昔之感。
朋友可以合则留,不合则去,夫妻已过了大半辈子,还能不合则去吗?于是彼此之间不由得起了隔离感,这份隔离感,实有赖于子女们的缓冲和协调,偏偏子女们又都各奔前程。无怪乎有许多空闲的老年人都喜欢养小动物。一只善解人意的猫或忠心耿耿的狗,不但可以驱除寂寞,还可代替儿女做协调人。因为它们憨憨傻傻的举动,常常是二老的话题,也就成了彼此传递心声的桥梁。
另有一种情况却又与此不同。最近去看一对刚从国外归来的夫妇。他们住在郊区,新居布置得淡雅宜人。窗帘、地毯、沙发色泽调和。先生每天进城上班,妻子一个人在家,正可以悠闲地做点孩子幼小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却没想到她幽幽地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我住在自己一手布置的屋子里,一点也不快乐,却感到好孤单。”我吃惊地问:“是不是太寂寞了?’’她摇摇头说:“不是的,我只是觉得结婚二十多年,我似乎没有得到关爱过,孩子正在求学,我不愿使他难过。”她热泪盈眶,我真不知如何劝慰她。只得说:“为什么不去学学画或插花以排遣时间呢?忙一点就好了。”她又摇摇头说:“失去了那一点最最企盼的关爱,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了。”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
有些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难解的症结,就是那份彼此封闭的孤绝感令人难堪。一对结婚二十余年的夫妻,却是愈处愈生疏,这是可能的吗?是过分安定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冲击力,因而也失去了共同生活的情趣吗?是女性的自尊心和男性的优越感起了抵触吗?还是在最相爱的时候,也会使彼此痛苦呢?我茫然了。
记得有一篇论孤独的文章,作者是一位美国牧师,他感慨地说到处今之世,为孤独所苦的人愈来愈多。即使夫妻相依相守,彼此仍是孤独的。
原因是爱得愈深,就愈觉得孤独。比如说终宵不寐,听到你床头人鼾声大作,心里就充满了恼怒和怨气,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被冷落了。想着要是他(她)能多爱我一分,多了解我一分,该多好呢?可是那位作者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孤独感发自人性深处,是心灵的觉醒,更是一件极为贵重的礼物,因为能体会孤独的人才能爱。两个极为孤独的人,在最后必被逼共同分担忧患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因而更了解相亲相爱的真谛。”我也觉得孤独使心灵纯化。把世界一切纷纷扰扰都看作过眼云烟,盼望的还是如何驱除孤独。此所以一对老年夫妻纵使愈看愈不顺眼,还是得共同分担忧患,而终于有难解难分的恩情。
按西方的习俗,象征二十年以上的婚姻都是坚固、晶莹的东西,如金、银、珊瑚、珍珠、宝石等等。我以为珍珠尤足以象征夫妻的结合。阿拉伯的诗人说,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当牡蛎出现于海面上时,一滴露水落进它的心脏,变成了一颗珍珠。这当然是诗人的美丽想像。其实,珍珠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据说是一粒砂子侵人牡蛎体内,牡蛎为了要排除这粒障碍物,辛苦地蠕动着身体,而障碍物并不能排除,牡蛎体内反而分泌一种液体,将砂子包裹起来,液体凝固以后,就成了圆润的珍珠。排除时所付出的努力愈多,形成的珍珠愈大愈圆润。正如一对夫妻,彼此不断地挑剔、冲突、恼怒,而终至适应、融合,最后领悟了爱的真谛,那就是一粒晶莹的珍珠。
我在夏威夷结识一对美国夫妇,妻子比丈夫整整大二十岁。当那位太太不在身边时,先生就幽默地自称为“单身汉”。他的姓是Belcher,与Bachelor字形与音都有点近似。当他与太太在一起时,却是十分亲热。不管是真情或演戏,他们已注定了是一对老伴儿。这位先生四十余,太太已六十余,他们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独生子。夫妻年龄差别虽大,看去却非常融洽幸福。我在想,当春秋正盛的丈夫伴着高龄的妻子散步时,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一份隔绝感,而彼此都觉得孤独呢?我继而又想,纵然有,他们也只有相互慰藉,因为他们是夫妻,是终身的伴侣。
我牢牢记得《约翰.克利斯多夫》里的一段话:“能找到了一颗灵魂,在苦难中有所偎依。找到了温柔而安全的托身之地,使你在惊魂未定之时得以喘息一会,不复孤独。因你可把整个生命托付在他手里,他也把他的生命托付在你手里。当他酣睡时,你为他警戒;你酣睡时,他为你警戒。当你衰老了,多年的人生重负使你感到厌倦时,能够在他的身上再生而回复你的青春与朝气。用他的眼睛去体会万象回春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心灵去领略生活的壮美。即使受苦也要和他一起受苦,只要生死相共,即使痛苦,也成欢乐了。”这真可作为老夫老妻的座右铭。中国人说得好:“年少夫妻老来伴。
”“满床儿女不及半床夫。”还是以爱来驱除孤独吧!
后记
2006年10月,我在南京参加学术活动,南大中文系刘俊教授引介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蔡晓妮小姐来会。蔡小姐正在编一个名为“百合文丛”的书系,把台湾女性作家亦纳编,首批有铁凝、毕淑敏、张晓风和迟子建;她希望我协助联系琦君家属,并编一本琦君的散文选。
那时距琦君之辞世已四月有余,我正着手准备要编琦君的书信集,同时动念编琦君文学读本。蔡小姐约的是精选集,比我构想中的“读本”简单,我想到可以为琦君做点事,答应试试看。
在获得李唐基先生的惠允之后,我再度翻读琦君散文集,初步决定以“情”字作为编选的核心理念,确定每篇作品的情感属性,也就是亲情、师情、友情、乡情、文情、物情等。然而,就此编选出的量非常庞大,因此不得不重新调整编法,我保留琦君作品中最重要的亲情(外公、父亲、母亲、妹妹、丈夫、儿子)、师情(从儿时启蒙师到大学老师)和忆述文友之作(梁实秋、高阳等);同时为了想让大陆读者对琦君散文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我把琦君作为书名的二十余篇散文作品依出版时序罗列出来,分成两辑,并冠以“三更有梦”、“万水千山”辑名,且在顺序上置于本集之首。
而为了帮助读者对琦君的整体文学表现及其文学思维有所了解,我挑出琦君谈文学写作的数篇散文,包括《我的笔名》、《四十年来的写作》以及她对散文、儿童诗、小说的看法的文章,置之集末,可以视为附录。
换言之,我其实是以两个理念来编这本散文集的,其一是把书名篇当代表作,这也不是没道理的,我在琦君和出版社友人的来往书信中,强烈感受到她每次出书,在书名的斟酌上皆极用心,总以能扣住主旨为考量,我因此确信它们可以视为代表作;其二是选出琦君散文中重要类别之精品,如所周知,构成琦君生命特质的是亲、师、友,她所特有的纯厚和细腻,在这三类作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
在这个情况下,我无可避免地遗漏了空间属性作品,亦即前述的乡情之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这方面尔后合当另有一本选集。
《三更有梦书当枕》中有一篇《爱与孤独》,从参加一对夫妻的结婚三十周年纪念酒会谈到老夫老妻的相待之道,其中有“能体会孤独的人才能爱”、“孤独使心灵纯化”、“以爱来驱除孤独”等句子,无不指向永恒的爱如一粒晶莹的珍珠之可贵。我在琦君的晚年有幸结识她和唐基先生,特能体会他们以爱驱除孤独的晚境;唐基先生支持我在琦君任教过的台湾中央大学成立“琦君研究中心”,在琦君往生以后,独守他们最后寓居的淡水高楼,整理琦君遗物,这正是琦君所说的“难解难分的恩情”啊,思之令人动容!于是,我决定以“爱与孤独”为书名,并且以《爱与孤独》为本书的“代序”。
本书收录了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美文,尽收“百合文丛”中!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了著名作家琦君的经典散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爱与孤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百合文丛 | ||
9787539926322 如需购买下载《爱与孤独》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8000 |
爱与孤独是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