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7
定价:72.0
本书回答这样的经验困惑:在国际人权规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一些新兴大国(特别是非西方大国),它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迥异,却都在某些关键历史节点上扮演了规范倡议者的角色?它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为何它们的努力有时成功,有时却以失败告终?它们突破权力结构限制的办法和条件有哪些?有关国际人权规范建设的学理研究,长期笼罩在西方意识形态话语之下,轻视非西方国家在规范建设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些不足,本书突出国际社会规范体系的内在复杂性,强调国家重构自我身份的自主性与利用并改造国际规范的能动性,由“对积极身份的承认追求”解释新兴大国推进人权规范建设的动机,从“说辞策略的运作水平与条件”解释相关努力的成败。在动机和策略两个问题上,本书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具普遍性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