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封面图

说不完的红楼梦

李庆信,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6.8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品读随谈。全书共36篇。前4篇为《红楼梦》综合谈;中间26篇为红楼人物谈;其余为艺术谈。

书籍目录:

自序

意趣无限话石头

石头与神瑛能捏合为一吗?

贾假甄真说红楼

诗化小说《红楼梦》

亦真亦假评宝玉

“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的对镜梦迷与“镜像自我”

宝玉的“意淫”与爱欲

宝玉的美男崇拜与同性恋倾向

妻妾制度与宝黛爱情

情到痴极能移性黛玉性格侧面动态分析

道是无情却有情宝钗对宝玉感情心态探测

宝玉与晴雯的不对称恋情

王夫人为啥撵逐晴雯?

“老鸹窝里出凤凰”探春的身世之憾与逆反心态

英豪阔大男儿风湘云形象刍议

妙玉:心系“槛内”的“槛外人”

“美质”不美王熙凤性格中的“否定的美质”

从性别视角看尤二姐之死兼谈作为女人的王熙凤

梦破情断殒红楼市井二尤的“红楼”悲剧

梦里梦外析可卿

尊贵的卑贱者鸳鸯

亦奴亦友慧紫鹃

非人境遇与“人”的觉醒《红楼梦》对龄官、司棋的情爱书写

袭人的二重人格角色

贾母“难得糊涂”背后的洞明练达

贾府盛衰见证人刘姥姥与《红楼梦》

刘姥姥性格辩证观

贾政厌恶宝玉的心理情结

兴儿细说荣国府

且说呆霸王薛蟠之“呆”

“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红楼梦》美女形象的“缺陷美”

“晴为黛影”“袭为钗影”说新解

按头制帽恰有其人宝黛钗诗词个性风格比较

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红楼梦》叙事中的双关话语

《红楼梦》的人物视点叙述

虚幻与虚假《红楼梦》艺术描写断想

后记

前言

世界文学史上,称得上伟大的作品并不太多,而称得上伟大又耐得住解读评说,可以常读常新、常说常新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其中,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外国有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则有部说不完的《红楼梦》。

对《红楼梦》解读评说的发端,与《红楼梦》的创作问世几乎是同时同步的。从《石头记》(《红楼梦》原名)手稿的第一个评阅者脂砚斋起,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饶有兴趣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不同方法解读评说《红楼梦》,从而形成一门学问即“红学”。一部“红学”史,也就是一部《红楼梦》的解读评说史。二百五十年来,“红学”从逐渐形成到发展演进,经历过迷失、曲折和风风雨雨,在当代已经成为一大显学,近年更是热潮迭起,方兴未艾,呈现出某种普泛化趋向:不仅“红学”重心越来越明显地从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版本学、曹学、探佚学、脂学)回归《红楼梦》本体研究,同时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评说也不再只是少数专业或半专业红学家特有的话语权,正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各界学人和青年学子(包括大学文科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广泛参与。这种普泛化趋向更加有力证明:《红楼梦》不只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艺术魅力,更耐得住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解读评说。《红楼梦》被解读评说了二百五十年,话题远未说完,有的也许才刚开了个头,有些甚至尚未触及:再说二百五十年,恐怕也不致落到无话可说,无题可做的地步。有关《红楼梦》文本的许多话题,尽管已被前人和时人无数次反复评说过,似已说尽道绝,但只要换一副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往往又可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拓出新境界,掘出新意蕴。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君不见,当今的“红学”,学术视野的开阔,学术思想的活跃,观点、方法的多元,以及研究成果的丰硕,都是此前任何时代的“红学”无法比拟的:如果再过一百年,“红学”将是怎样的状况和境界,则又是今人难以预测想象的。

我很赞同著名作家宗璞的说法:“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评说,只要持之有据(文本依据),言之成理,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阐释,一点新的启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可以聊备一说,具有参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红学”领域,除考据性、实证性的文献研究以外,对《红楼梦》文本的任何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解读评说,虽有可能为“红学”宝库增添一点新的积累,却不大可能成为登峰造极、不可逾越的终极解读,或一锤定音、不容异议的权威评说。一部《红楼梦》其所以常读常新、常说常新,一部“红学”史其所以充满变数、充满活力,秘密正在于此。

我的这本小书,不过是个人阅读《红楼梦》的一些随笔,随意写来,意到笔止,不旁征博引,大加发挥:它也许难以登“红学”的大雅之堂,我却期待它能为更多的普通读者所接受。

全书共三十六篇文章,前四篇带点“红楼”综论性质,末六篇属“红楼”艺术谈,中间二十六篇都可算“红楼”人物谈。作为“红楼”随笔,选题应是有感而发,内容应有一得之见,勿须面面俱到,不必泛泛而谈,每篇文章宁可口子开小一点,角度别致一点,谈得集中一点:即使别人反复谈过的话题或人物,也要尽可能谈出点新见或新意,有点新的分析新的发挥,力避人云亦云,重复那些被说腻了的重皮子话和陈辞滥调。这当然只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实在不敢自是,还望读者和同行多多指正。

李庆信

2008年2月1日于成都

后记

我写这本“红楼”随笔,原本事出偶然。

近年在经久不衰的“红学”热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红学”论著或谈“红”读物纷纷问世或重版,煞是热闹,真有点令人目不暇接。我是个散淡疏懒之人,本无意赶潮流、凑热闹,仍然安坐书斋,按部就班一年写一篇两篇有关“红楼”的文章我自嘲为写耍耍文章。

2006年“国庆”前后,我的一位朋友偕夫人来寒舍做客,闲聊中谈到我的“红楼”研究时,他俩建议我继续写作整理专著的同时,何不写一本能面向更多读者的谈“红”读物。此一诚恳建议,倒真使我动了心。我想,自己从事“红楼”研究多年,写的都是些长篇大论、一本正经的论著,何不尝试改变一下文风和路数,写本既有点学术品位、又能为一般读者乐于阅读的“红楼”随笔呢。于是,我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拟出了全书篇目,并写了几篇样稿,送交四川一家出版社,并很快得到编辑首肯,列入该社2007年出版选题计划;后来,在继续写作过程中,因与该社产生意见分歧不能达成共识,我主动中止了合作。2007年3月10日,我的妻子骑电动车不幸发生了不算太严重的交通事故,自己又因此中断了写作,直到4月底,才重新提起笔来,整整又写了五个月,于当年9月底基本完稿。写这本书,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大概共用了七八个月时间(每天写作四五个小时),这对退休后身有病痛、散漫惯了的我来说,真有点近乎拼老命了:但写作过程中我倒不以为苦,或者说是苦中有乐,写起来大多比较顺手,也比较愉快,比之写纯学术论文感觉大不一样。

此书能顺利完成出版,是与宁夏人民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尤其是责任编辑李颖霞女士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更为直接具体,这本书的出版确实凝结了她的识见和辛劳。在这里,我谨向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全体同仁和李颖霞女士深深表示感谢。

李庆信

2008年2月1日于成都

内容摘要:

  有关《红楼梦》文本的许多话题,尽管已被前人和时人无数次反复评说过,似已说尽道绝,但只要换一副眼光。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往往又可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拓出新境界,掘出新意蕴。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品读随谈。全书共36篇。前4篇为《红楼梦》综合谈;中间26篇为红楼人物谈;其余为艺术谈。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  全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书中文章从立论到分析颇具创见和新意:或是发人所未发,提出前人未明确提出过的论断或见解,如《红楼梦》美女形象的“缺陷美”,《红楼梦》艺术描写上的个别失误,宝玉的“镜像自我”“美男崇拜”以及对其价值判断上的悖论,贾母的“难得糊涂”,探春的“逆反心态”,王熙凤性格中的“否定的美质”,袭人的二重人格角色,等等;或是发人所已发,对别人反复谈过的话题,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取新的角度,做新的分析,谈出新见和新意。【作者简介】  李庆信,男,重庆长寿人,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读大学时开始写作,毕业后长期从事文艺评论、文学研究。1990年开始,研究重点转入“红学”,迄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已出版专著《沙汀小说艺术探微》《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论著曾获四川省第一次、第三次、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及四川省第一届优秀文学评论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说不完的红楼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7040774
《说不完的红楼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银川出版单位宁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250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说不完的红楼梦是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