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
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封面图

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

李胜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整个的演进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发生的不同的分析。

书籍目录:

第1章导论

1.1问题提出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4理论假说、分析思路

第2章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范畴

2.1文献综述与评述

2.2相关理论范畴

第3章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3.1经典的分工理论与组织演进

3.2历史文化传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制度诱因

3.3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关系的形成

3.4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阶段的治理

3.5本章小结

第4章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发展

4.1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4.2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及构成

4.3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创新效率

4.4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创新成果扩散效率

4.5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治理

4.6本章小结

第5章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发展的锁定

5.1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嵌入性依赖

5.2非正式制度与嵌入性依赖

5.3网络治理失灵、创新退化与产业集群锁定

5.4制度创新、网络开放与产业集群锁定的突破

5.5本章小结

第6章案例验证基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业集群的案例研究

6.1案例研究方法

6.2案例描述

6.3案例分析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主要创新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产业集群的代表性定义

附录2各地集群一览表(截止到2005年)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整个演进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发生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力图提示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业集群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并论及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提出了打破集群锁定状态,防止集群走向衰落的思想,即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和集群的本地化于全球化的融合。本书既对当前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又结合实际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industrycluster,以下简称集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集群作为一种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产业组织形式所表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集群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关注焦点。本文从产业集群演化趋势,以动态研究的视角对非正式制度在促进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整个演进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进行分析,力求揭示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工作如下:  1.构建了动态研究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阶段作用效率的理论框架。本书着重选择在不同的集群环境约束条件(封闭的环境与开放的环境)下非正式制度的演变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作用,阐述了两者之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耦合、兼容、失衡的三种制度演进的效率状态对集群的影响,以及使集群的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形成、发展与锁定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这种动态的研究视角避免了静态分析中的片面化和绝对化,而从时间的序列出发,揭示了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变化使集群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起伏性的发展过程,从而对非正式制度对集群作用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客观。  2.选择了集群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关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对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的效率影响的变化,作为动态分析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形成、发展和锁定的演进过程作用的切人点。这种切人点的选择避免了将非正式制度中所有因素对集群影响的展开论述可能导致的体系和逻辑上的混杂,将复杂的非制度因素及其对集群影响之间的关系加以简单化处理,既有利于逻辑性较强的理论结构设计,也有利于理清非正式制度与集群形成、发展、锁定之间的本质关系。  3.填补了已有的集群研究中仅关注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的研究,而忽视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负面作用研究的不足。本书辩证和全面地分析了非正式制度与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的动态性和阶段性,揭示出非正式制度既是促进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非正式制度自身的特征与集群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变化格格不入,成为阻碍集群进一步扩展合作,使其陷入低水平的发展锁定的消极因素。这种发展的、动态的、全面的分析,避免了已有著述对非正式制度对集群作用过多关注其积极作用,而忽视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发展影响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背景下所潜伏的危机和隐患,以制定适度的集群发展政策,尽量减少和消除非正式制度的负面效应,为集群营造一个良性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4.推导出了在集群环境下,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可能演变为“嵌人性依赖”,得出了非正式制度嵌入性依赖是导致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过度的本地化,由此形成的集群网络壁垒最终导致集群陷入功能性锁定和认知性锁定状态的结论。本书对集群锁定问题的研究从集群的社会关系演进的“路径依赖”怎样向“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演变,致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的社会关系比例过高,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效率,并最终导致产业集群整体发展的失衡,创新退化,使集群发展陷入锁定状态。  本书在动态研究了非正式制度对集群形成、发展过程的正面与负面作用影响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集群锁定状态,防止集群走向衰落的思路: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集群的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融合。【作者简介】  李胜兰,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教授。1991年7月至1999年12月曾在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系任教,担任管理科学系主任。1999年12月调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任教。兼任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青年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涉及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等多个领域。至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6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66314
如需购买下载《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非正式制度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062.9 的主题关于 产业经济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