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9.8
本书系统分析了中国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发展轨迹,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选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1
一、选题的来源/1
二、研究意义/10
第二节研究概况/14
一、国内核心著作和论文/14
二、国外的研究/18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主要问题/19
一、研究思路/19
二、主要问题/20
第四节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20
一、研究框架/20
二、研究方法/21
第二章IPTV概述/23
第一节IPTV的定义/24
一、IPTV的定义/24
二、IPTV的主要功能及特点/30
第二节IPTV与数字电视/35
一、数字化与数字电视/35
二、IPTV与数字电视的异同/42
第三节IPTV技术/47
一、流媒体服务器与运营管理体系/48
二、内容的承载传输与数据数字版权管理/50
三、用户接收终端及机顶盒技术/52
第三章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景观/55
第一节媒介生态系统
IPTV发展的理论观照/56
一、媒介生态学:媒介生存发展的重要理论诠释/56
二、媒介生态系统:媒介发展的内外合力/59
第二节社会环境
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土壤/61
一、媒介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利于IPTV的发展/62
二、社会转型推动传媒业的变化/64
第三节传播技术
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基因/68
一、传播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传播的发展/68
二、新技术催生新媒体/76
第四节互动个性
IPTV发展的生态张力/80
一、互动个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80
二、观众的主体意识增强/90
第五节广电和电信的生存与发展
IPTV发展的内爆力/93
一、广电图谋更大的发展和传播空间/95
二、电信业欲借IPTV闯入综合信息服务领域/105
第四章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113
第一节传播形态的质变/115
一、传播对象:由“观众”向“用户”的转变/116
二、传播特征:“传播者主导”嬗变为“用户主导”/122
第二节传播模式:由单向到互动/129
一、互动是传播载体不断“进化”的结果/130
二、IPTV互动的表现形态/134
第三节推动IPTV内容平台多元发展/136
一、IPTV:真正“内容为王”的时代/137
二、开辟新的内容“蓝海”市场,告别单纯的“收视率”/141
三、从免费逐步到付费的收视模式/145
第四节IPTV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渠道/146
一、IPTV使家庭信息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48
二、跨越数字鸿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154
三、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161
四、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164
第五章中国IPTV发展模式与问题/171
第一节以PC为终端的IPTV发展模式/173
一、新央视国际:内容的集大成/174
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借道渗透内容行业/178
三、上海文广集团:IPTV的先行者/180
四、其他企业创办的宽频网站渐具规模/182
第二节以TV为终端的IPTV发展模式/183
一、优势互补的哈尔滨模式/183
二、政府主导、双模发展的杭州模式/190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河南模式/194
四、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启示/198
第三节中国IPTV发展问题与策略/201
一、消除政策壁垒,促进IPTV良性发展/201
二、主导权的争夺与控制/206
三、从“泉州事件”看广电、电信利益之争/212
四、提高用户认知度,不断扩大用户规模/216
五、谨防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220
第六章IPTV的未来发展趋势/225
第一节IPTV将打造完整的内容产业链/227
一、内容创新是传媒业创新的根本/228
二、IPTV将创造巨大的内容产业链/233
三、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各方协作/241
第二节IPTV将促进“三网融合”/249
一、“三网融合”的内涵/249
二、“三网融合”的推动因素/251
三、如何推进“三网融合”/261
第三节IPTV与传统电视将共同演进、协调发展/272
一、共生是媒体生态的本能/272
二、共同演进是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273
结语/277
一、中国IPTV的发展是各种合力推动的结果/277
二、中国IPTV的规模发展将给广电和电信业带来革命/280
三、中国IPTV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亟待突破/284
参考书目/289
本书从IPTV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IPTV发展的轨迹,梳理学界及业界对IPTV的模糊认识,澄清对IPTV认识的误区。并从传媒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中国IPTV发展的内在及外在动因,阐述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同时对我国目前初具特色的几种IPTV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总结,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见解,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书可供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的研究框架设计共为七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选题的来源及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表明研究目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讨论进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介绍本书的研究构架。 第二章:IPTV概述,介绍不同行业人员对IPTV的不同理解或定义。在此基础上廓清其定义,并阐述其主要功能、特点、关键技术及与数字电视的区别。 第三章:用媒介生态学理论分析IPTV发展的动因,主要从社会环境、传媒技术、互动个性、广电和电信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阐述IPTV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从传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及传播影响分析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如传播形态的质变,传播模式的改变,传播内容发展的多元,传播影响的深远等。 第五章:从区域层面考察分析中国以TV和PC为终端的IPTV主要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策略,具体讨论哈尔滨、杭州、河南省等省市的模式。 第六章:在对IPTV的发展环境、发展意义、发展状况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深入剖析,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动向。 第七章:结语,立足于前六章对IPTV的发展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对IPTV的发展作归纳性的总结。【作者简介】 黄楚新,湖南永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曾任CCTV记者、编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加拿大朗络电子商务公司企划部总监、香港骏豪集团副总经理兼传播部总监。现任中国数码集团资深品牌总监,负责品牌策划、品牌传播、公共关系、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工作。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网络传播、品牌传播、公关及广告等。在《北京青年报》、《中国计算机报》、《现代传播》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嬗变与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 | ||
9787811272642 《嬗变与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3000 |
嬗变与重构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8.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29.2 的主题关于 网络电视-电视事业-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