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封面图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陈小红,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分别探讨了加里·斯奈德的荒野伦理、文明观、印第安情结和生态观等方面。

书籍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1SnydersWildernessEthics

Chapter2SnydersVisionofCivilization

Ⅰ.CriticismofIndustrialCivilization

Ⅰ.FarAwayfromNature

Ⅱ.Anthropocentrism

Ⅲ.Overexploitation

Ⅱ.ConstructionofEco-Civilization

Chapter3SnydersAmericanIndianComplex

Ⅰ.PrimitiveEcologicalWisdom

Ⅱ.PrimitiveArts

Chapter4SnydersEco-Utopia

Ⅰ.SenseofPlace

Ⅱ.Reinhabitation

Ⅲ.Community

Ⅳ.CycleofLife

Ⅴ.IdealDemocracy

Ⅵ.IdealCity

Ⅶ.IdealMap

Ⅷ.GalaHypothesis

Ⅸ.Eco-Utopia

Chapter5Ecopoetics

Ⅰ.EcologicalConcern

Ⅱ.TheRealWork

Ⅲ.NoIdeasabouttheThingbuttheThingItself

Ⅳ.NoSelf

Ⅴ.DeceptivelySimpleratherthanSuperficiallySimplistic

Ⅵ.SnydersViewofGrammar

Ⅶ.SnydersViewofLanguage

Ⅷ.SnydersViewofForm

Ⅸ.OralTradition

Ⅹ.SnydersViewofCulture

Chapter6EcologicalMosaic

Ⅰ.SnyderandBuddhism

Ⅰ.SnydersPracticeofBuddhism

Ⅱ.KnowledgefromStrayingOutside

Ⅲ.ThePowerofNoPower

Ⅳ.TheInterrelatednessofAllBeings

Ⅴ.BuddhaNature

Ⅵ.Shaman

Ⅶ.BuddhismandEcology

Ⅱ.SnyderandJapaneseCulture

Ⅲ.SnyderandChineseCulture

Ⅳ.SenseofNativenes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内容摘要:

  本书分6个章节,对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包括斯奈德的荒野伦理、斯奈德的文明观、斯奈德的印第安情结、生态乌托邦的重构、生态马赛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论著拟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  导论。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批评、目前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尤其是中国所处的生态困境,并说明本书写作的动机及其社会意义,然后介绍了选择斯奈德作个案研究的缘由,最后综述与其有关的研究状况,指出论著新意所在。  第一章探讨斯奈德的荒野伦理。斯奈德继承和发展了梭罗的荒野观,但其观点比梭罗更加彻底。他提出了“狂野”、“野性”、“荒野”三个基本概念,尤其强调人的“位置感”,在文化领域内则体现为“本土意识”。斯奈德对荒野情有独钟,他渴望这样一种状况:野性、美好、神圣能三位一体,而且建立了他的荒野伦理观。荒野伦理已不再是人类社会的伦理,它已经扩及到非人类。斯奈德将自己定位为荒野代言人,将荒野当做自己的活动阵地。  第二章介绍斯奈德的文明观。这一章分成两节:批判工业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同时,斯奈德尤其担忧目前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此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远离地球:人们越来越脱离其生长的土壤。人类一定要明白:大地是万物共同之家。(2)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欲空前膨胀。人类认为: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万物的尺度。(3)过度开采:过度开采是由于人性的贪婪和人口膨胀,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生态系统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循环遭受破坏,经济和生态成反比例增长,世界分配极度不均衡,臭名昭著的“救生艇”理论就是一典型例子。当然,除了人口问题外,人类也应该减少对物质享受无限制的追求。人类的贪婪是资源开采过度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世界上的财富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贪婪。  建设生态文明是指斯奈德对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肯定了其带来的进步,并提供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些可行性方案和理念。不难看出,斯奈德是一个客观的建设性诗人。不同于其他垮掉派诗人,主张打倒和否定一切,他关注治疗与康复,他的呼喊是在祝福的基础上升起的。难怪,他被称为“没有垮掉的垮掉派诗人”。  第三章是斯奈德的印第安情结。斯奈德热衷于原始文化,尤其是印第安文化,因为印第安文化集中体现了高度的生态思想。在生态方面,印第安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印第安的图腾崇拜使他们坚信。风云树木水草是一家;石头小草的生命和爱因斯坦的生命一样美丽;民主应该扩及到非人类,游泳的人们、爬行的人们、站立的人们、飞行的人们都应被纳入政府的议程。印第安人是斯奈德的启蒙老师,他们向诗人展示了另外一个阶段的文明。印第安人相信地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盖娅假说就是这种理念下的一个产物。斯奈德反对“进步说”、“命定说”,对盖娅假说深信不疑。除了崇敬原始的生态智慧,他还特别钟情于原始艺术。  第四章是生态乌托邦的重构。斯奈德勾勒了一幅生态乌托邦的美好画面。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该学会像山一样地思考,像河一样地感觉,生活像溪水一样地自由奔流。斯奈德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名词,建立了一种整体论的生态保护意识,这种意识偏重万物之间无碍的与融会贯通的关系。斯奈德认为自然界的最高法则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美丽、完整和稳定。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依着永恒无尽的爱与智慧,与天地风云树木水草群生。  第五章是生态诗学。这章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1)斯奈德诗歌的主题基本上都关注生态。它们关心的不再是中产阶级的问题,而是关于万物的生存问题,更多关注非人类。(2)斯奈德认为真正的作品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世界的本来状态。诗歌不只属于知识分子,也属于劳动人民,属于世界万物。(3)在诗歌创作中,斯奈德一直推崇威廉姆斯的“不表现观念,只表现事物”和斯蒂文斯的“不在事物理念而在于事物本身”的诗学观。这些观点强调在写诗时不要强加诗人本身的理念和逻辑,应该让事物直接呈现。直接素朴的诗风就是斯奈德诗歌的最显著特色。在他的许多诗歌中,主体和客体不分,这有助于读者多角度地欣赏诗歌,而不拘泥于一个预设的视角,让诗歌自己说话。(4)斯奈德的诗歌不同于其他传统诗人的诗歌,他很少用人称代词,这也是“无我”的生态思想在其诗风中的体现。主体的消失是其诗歌一个明显特色,这源自于他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5)斯奈德的诗歌表面简单,实质上是深奥的简朴,是回归后的简朴,是终点又回到起点的返璞归真。(6)斯奈德的语言观十分独特。他强调语言并非人类所特有的天赋,语言不仅是文化的,更是生理上的。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意犹未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个理念与生态学中的“投人少,产出多”那句格言吻合。他诗歌最妙之处是语言文本之外所延伸的虚实结合,而“实”之外的“虚”更能体现诗歌的张力和诗歌的本质。“实”的出现只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虚”,从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7)斯奈德在其诗歌中。常用分词和不定式,很少采用动词时态。因为他认为:时间是非永恒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平时所划分的时间是人为而机械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8)与传统的诗歌不同,斯奈德的诗歌反西方的智性、逻辑,呈现松散的并置结构,这种诗风既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又与诗人的生态思想密切相关。世界原初的浑沌,在斯奈德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9)斯奈德强调口头传统。其诗歌简单,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他尤爱寒山诗,因为寒山是用白话文口语体创作。他自诩其诗歌的节奏与爵士乐的节奏相吻合,但更与周边的地理环境、自然律动相吻合。所有这些确保了斯奈德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10)斯奈德倡导生态文化。文化应该更多更好地关注人和非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主张种族诗学,主张文化多元论,反对文化沙文主义,话语垄断。这些观点出自于他所强调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共生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六章是生态马赛克。叙述了诗人所受到的各种文化影响。包括佛教、日本文化、中国文化、本土意识、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其中印第安文化在第三章中有介绍。所有这些影响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斯奈德生态观。本章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以及中国山水画对斯奈德诗歌风格的影响,对斯奈德如何吸收异质文化以及如何继承本民族传统的“本土意识”做了深入探讨。这里我采用了中国学者区鉄先生1988年提出的“本土意识”理论来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外国文学研究者们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既要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又要具备全球视野。  结论。斯奈德的生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作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生态观较为客观、健康、理想和彻底。最难能可贵的是,斯奈德的生态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还付诸于他一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区度过,像原始人那样地生活,当克鲁亚克的(达摩流浪汉》出版后,他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传奇。当然,他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关注比较长远,所以现实可操作性不是很强。然而我认为,在将来,这缺陷可能也是其生态思想最富魅力之处。【作者简介】  陈小红,女,汉族。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英语系副教授。1970年生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畔,1979年随父母迁入湘西怀化。1988-1991年在怀化学院上大学,1996-1999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英语系攻读硕士学位,2003-2006年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英美诗歌与诗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曾在《当代外国文学》、《求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6030849
如需购买下载《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英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是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58 的主题关于 生态伦理学-研究-英文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