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封面图

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著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8.0

书籍简介: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文库中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是中国第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回说楔子叙全书要旨借名流述儒林大义

第二回王举人学堂识同科周秀才老年登上第

第三回周学道考场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办丧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祸事

第五回王秀才议立扶偏房严监生疾终命归天

第六回严贡生借故闹船家赵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热心助同乡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慕名士捐金赎朋友蘧公孙富室配姻亲

第十回鲁小姐出题难新郎杨执中相府荐贤士

第十一回众名士大宴莺胆湖张铁臂虚设人头会

第十二回蘧公孙求贤问举业马纯上疏财解危难

第十三回游西湖意外遇神仙马秀才送丧知真相

第十四回遇寒士慷慨伸援手匡超人回乡孝双亲

第十五回夜读书县令识人才遭横祸秀才避他乡

第十六回返旧地结识众名士约诗会游湖醉酒归

第十七回得良朋秀才时运转用权势潘三惹祸端

第十八回牛布衣客死芜湖关窃诗集小子冒姓名

第十九回遇同姓老少认祖孙泄私愤牛浦遭毒打

第二十回牛寡妇寻夫惹官司鲍文卿惜才救知县

第二十一回好心人过继倪家子遇故肘口府报旧恩

第二十二回鲍廷玺悔结恶姻缘亲兄弟久别喜重逢

第二十三回长兄逝辗转投亲友合选书南京聚名流

第二十四回逞风流高会莫愁湖沉年酒大醉四方客

第二十五回杜少卿慷慨散千金娄太爷临去遗忠言

第二十六回豪义客访友会名流拒仕途装病辞知县

第二十七回赴京城神弓退响马朝天子贤士请还乡

第二十八回常熟县访得真儒生泰伯祠名贤主祭祀

第二十九回郭孝子西蜀寻父亲美少年仗义除恶僧

第三十回萧云仙攻城建奇功守青枫修城劝农桑

第三十一回沈琼枝智勇斗盐商南京城才女赢声名

第三十二回汤兄弟结伴进科场野羊塘将军显奇功

第三十三回没诚意请师遭婉拒重亲情代兄担罪名

第三十四回登高会贤人话离别聘业师虞家重品行

第三十五回利熏心老爹遭戏弄节孝祠冷热两重天

第三十六回迂秀才任由女殉夫高家宴翰林论举业

第三十七回涉官司中书现原形真义气壮士试官刑

第三十八回比武艺侠士露身手讨骗债英雄显神力

第三十九回陈公子欠下风流债呆名士献诗来宾楼

第四十回四奇人终结名士史访故儒赐授翰林院

前言

《儒林外史》是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文库中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作为中国第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穷极文士情态”(程晋芳《文木先生传》),“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生动全面地展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群像的文学长卷。

要理解《儒林外史》的内容及所刻画的人物,首先需要对中国知识分孑的传统思想有所理解。

自汉代以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主导思想。儒家重视“人伦”,讲求经世致用,主张个人为社会所用;道家重视个体自由,追求自然超脱,将逍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这二者看似对立,实际又互为协调。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这两种思想背景熏陶下,常常会根据现实条件,在出仕和退隐两条人生道路上进退,实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与儒、道思想相对应的,就是古代知识分子形成了儒士和名士两个群体。《儒林外史》中,便细腻深刻地描写了一批儒士和名士。

所谓儒士,是指崇尚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儒士尊崇的是内修圣德,外行王道。但在明清时代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下,参加科举走上仕途,成为儒士实现个人理想的主要途径。而伴随科举制度而来的功名富贵,使得儒士们参加科举的目的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许多功利思想。因而便涌现了很多满口仁义道德、治国安民,实际上贪权好利、虚伪阴险的假儒士、恶儒士,还有一些虽然天性淳良,但深受八股科举制度禁锢与毒害,以至迂腐僵化、穷酸可笑的悲儒士、陋儒士。

在《儒林外史》中,趋炎附势、欺凌百姓的严贡生,委琐狡猾、道貌岸然的王德、王仁兄弟,心思活络、处处逢源的匡超人等,就是假儒士、恶儒士的代表。特别是严贡生,平日里就恃强凌弱,强买强卖,弟弟严监生死后,他更是心狠手辣地动用各种伎俩,霸占了弟弟的家产。其一系列丑陋行径,不止是有辱斯文,实则是泯灭人性、寡廉鲜耻。

而周进、范进、王玉辉等人,则是典型的八股取士制度的畸形产物。穷苦书生周进,几十次科考失败,年届六十还寄人篱下教书谋生,直到连私塾都没得做,日食艰难,潦倒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大半生科场受挫,不仅使他深受世人冷眼哂笑,自己也精神备受摧残,自卑自贱。积累一生的满腔心酸苦楚,在他进贡院参观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他头撞号板,号啕大哭,以至哭得口吐鲜血。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充分显示了那些丧失了人格尊严和精神追求,以科举求仕为人生终极目的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的命运。

而穷困的范进,在岳丈胡屠户眼里,是百无一用的废物,穷到让母亲、妻子连饭都吃不饱。当他得知自己中举后,喜出望外,乐极生狂,大叫着“噫!好了!我中了!”疯癫而去,让人慨叹不已。而他中举前后,以胡屠户为代表的周围人们对他态度冷热两重天的巨大反差,更让人从中看到在这幕人间悲喜剧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社会问题。

至于穷秀才王玉辉,他不止自己笃信礼教,迂腐教条,更鼓励女儿绝食殉夫,认为这是可以青史留名的好事。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深刻揭示了封建理学对人的毒害之深。

与以上这些人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作者吴敬梓倾心描绘的一批真儒贤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庄绍光、虞博士。因皇上求贤问道,仿效古人举行征辟大典,庄绍光应召进京见驾,但他不仅婉拒了权臣们的拉拢,还毫不犹豫地恳请皇上允许他退隐。恩赐还山后,他搬到玄武湖上独善其身,远离官场和俗世,成为天下名士倾心仰慕的贤人。

与庄绍光儒、道并举的处世态度相比,一生淡泊安详的虞博士,其人生态度更多地接近道家。他不慕功名。与人为善,凡事顺其自然,做事光明正大,从而成为世人公认的“圣贤之徒”。

除了儒士,《儒林外史》还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名士。早在汉代,就实行察举制度,即由地方上选拔推荐以个人德行闻名的人出仕仟官。这无疑是科举之外,另一条进入官场的捷径,于是除了一些不流于世俗、清高自洁的真名士之外,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沽名钓誉、附庸风雅的假名士。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虞华轩无疑是真名士的典型。杜少卿慷慨豪爽,厌弃功名,品学卓越,行为超逸。他散尽万贯家产,装病辞去官府荐举,纵情山川与朋友之乐,时有离经叛道之举。在洒脱恣意的外表下,他又有满腔对俗世的愤恨,常大加贬斥庸俗守旧的言行。同样出身官宦世家的虞华轩,看重学问品行,鄙夷权贵财物,不仅清高自守,还不时设计捉弄趋炎附势之徒,以至被世人视为异类。

除了少数的真名士之外,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假名士。如以娄家两位公子为首的莺胆湖一帮装腔作势、无聊空虚的文人、幕僚;以赵雪斋为领袖的一伙聚会西湖、自命风雅的诗人;还有以杜慎卿为始作俑者,在莫愁湖上定梨园榜的诸多帮闲、看客……

作者吴敬梓对笔下的各类人物,是有着鲜明的爱憎、赞讽态度的,这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有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三岁时,父亲吴霖起因不为官场所容,抑郁而死。此后,族人为侵夺祖产尔虞我诈。这在年青的吴敬梓的心里投下了深深的阴影,让他深感正直的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黑暗官场上的生存之难,以及宗法家庭的虚伪无耻。三十三岁时,吴敬梓愤然离开故乡,移家南京,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

到了南京后,经济境况的窘迫,使吴敬梓倍尝世态炎凉,也让他深切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同时,他也得以广泛结交四方名士,接受了当时社会进步思潮的熏陶。他的好友程廷祚(庄绍光的原型),就是“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颜李学派”提倡礼乐兵农,推崇博学而重实践的通儒,这也是《儒林外史》所主张的正面思想。随着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吴敬梓对八股科举、封建专制制度等日益抵触和不满,并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如在1736年,吴敬梓借口身体不适。没有应荐去京城参加博学鸿词科的廷试:1751年,乾隆南巡,很多人迎鸾献诗,而他则不理不睬,并不去献功邀宠。

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吴敬梓开始创作《儒林外史》,直到他病逝扬州前,他都在不断修改。这部书是他一生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对现实的忧愤情绪的全面抒发。吴敬梓之所以在全书开篇,就以“王冕”作为概括全文要旨的形象,正是因为王冕是儒、道思想融合互补。兼具真儒士、真名士精神品格的典范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吴敬梓对社会秩序、世态人情的理想。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除了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之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最为突出的便是其全面娴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怡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讽刺小说,在我国是自《儒林外史》开始的。

用鲁迅的话来概括,《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吴敬梓身处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对知识分子以及普通百姓的生存窘境感同身受,因而他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独特的喜剧性元素,又能以不动声色的诙谐叙述、精彩绝伦的细节描写,剥离出其内在的悲剧性本质。无论是他笔下所塑造的严贡生、严监生、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王玉辉、丁言志等一大批富含讽刺意味的知识分子形象,还是胡屠户、成老爹、王太太等庸俗可笑的市井小民形象,均能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内心涌起悲辛之感。

此外,在结构上,《儒林外史》亦有其独创意义。与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不同,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一以贯之的主旨,但几乎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正如鲁迅所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书中每一回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主,与许多次要人物一起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情境,而到了下一回,主要人物便退居为次要人物,又牵引出另一个主要人物。这样,层层推进,回回勾连,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册页”式结构。而将每个相对独立的章节一一展开后,又形成了彼此连贯的一幅社会生活巨卷。芝种独恃的结构形式便于作者进退自加地设计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效果。《儒林外史》正是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成功地为世人呈现了众多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以及丰富生动的世态人情和宏阔厚重的历史画卷,也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学习的模式。

限于少年儿童实际的阅读理解能力,本书对《儒林外史》进行了改写,目的是为了能让少年儿童能更容易读懂这部古典名著,更快捷地领略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将原著五十六回压缩合并为四十回,并参照原著的章节标题,另拟了直观概要的新标题。在内容上,按照原著的情节线索,将主干内容一一展现,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着重对少儿读者难以理解的政治以及部分社会生活内容进行了删略处理;在语言上,遵循原著半文言的语言特色,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精彩的语言和人物对话,适当地对一些难懂的文句用现代汉语予以转化,并对部分特定词汇加了注释。从而使本书能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著,展现原著风貌。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它以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讽刺艺术、意蕴深长的思想内涵,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相信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难忘的阅读体验。

季静方易陈世

内容摘要: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它以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讽刺艺术、意蕴深长的思想内涵,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相信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难忘的阅读体验。  本书是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之一。它在原著的基础上经过改写和删节,不仅在内容上显得更精炼集中、形式上也更通俗明白,更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儒林外史》是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文库中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作为中国第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穷极文士情态”(程晋芳《文木先生传》),“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生动全面地展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群像的文学长卷。  本书为该原著的缩写本,是特为青少年读者编辑的,为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之一。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儒林外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9787534253911
《儒林外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336 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儒林外史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2.4 的主题关于 章回小说-中国-清代-缩写本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