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封面图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郭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指出,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与时俱进,正确把握人口形势与走向,适时推出新的人口对策。作者大量借鉴了国际学术前沿的新理论、新模型、新方法和新指标,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实际人口数据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分析,证明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多种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认为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过低,低生育水平持续时间过长,已经导致中国人口的少子化和老龄化进程发展过快,这种趋势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作者介绍:

郭志刚,198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起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婚姻家庭、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测、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应用等。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王丰简介   王丰,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资深研究员。于1982年获得中国河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变化的相互关系、社会不平等、历史社会人口的国际比较等。曾就这些题目撰写著作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蔡泳简介   郭志刚,198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管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起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婚姻家庭、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测、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应用等。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   王丰简介   王丰,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资深研究员。于1982年获得中国河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变化的相互关系、社会不平等、历史社会人口的国际比较等。曾就这些题目撰写著作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蔡泳简介   蔡泳,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统计学硕士学位、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北卡罗来纳人口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是人口社会学,尤其是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作品发表于Demography,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AsianPopulationStudies等。 显示全部信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难点及基本研究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思路

三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第二章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

一 人口年龄结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二)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概要统计

(三)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结果

(四)近年来老龄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较大争议

第一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难点及基本研究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思路

三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第二章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

一 人口年龄结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二)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概要统计

(三)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结果

(四)近年来老龄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较大争议

(二)人口调查数据反映的生育率下降

(三)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

三 人口的死亡水平与存活水平

四 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学影响

五 小结

第三章 对低生育率的研究与讨论

一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新思路

二 低生育水平的分类

三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

四 当前人口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五 关于低生育率问题的讨论

(一)生育转变的下限在哪里

(二)全球低生育率人口在哪里

(三)中国未来人口长期发展以什么生育率为好

(四)长期持续过低生育率会有什么样的人口后果

(五)如何兼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

(六)不应将适度人口的学术观点误解为当然的远期人口目标

六 小结

第四章 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

一 人口研究中思想方法问题的共性

二 依据以往公布出生统计做间接估计不过是重申当年的调整假设

三 用妇女平均子女数当作总和生育率估计是一种错误

四 某调查证明小普查严重漏报是因统计口径不可比

五 用回归方法从平均孩次估计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

(一)该研究中回归方程本身的统计问题

(二)该研究应用回归估计当前生育率时的问题

(三)在总和生育率上加进度效应就不再是时期总和生育率估计

六 追踪“五普”低龄队列人数来证明出生漏报的方法缺陷

七 小结

第五章 对根据教育统计数据估计生育水平的探讨

一 研究背景

二 小学入学年龄和学龄儿童的年龄分布

三 小学入学率的问题

四 教育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

五 用在校小学生人数估计199l一2000年的生育水平

六 小结

第六章 2006年计生调查的“生育率反弹”是因为样本严重有偏

一 2006年计生调查的前前后后

二 对此次调查结果的疑问

三 不同来源的生育率比较

四 2006年计生调查的方法及简要讨论

五 该调查的生育反弹主要反映在最近两年的孩生育堆积上

六 该调查的样本严重有偏

七 该调查生育率的偏差幅度及其矫正结果

八 小结

第七章 妇女生育子女数与独生子女状况的队列分析

一 妇女终身子女数变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断降低

二 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变化趋势

三 终身独生子女的统计口径

四 年龄别的届时独生子女比例

五 2005年全国终身独生子女的数量估计

六 小结

第八章 人口流动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一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二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三 2005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四 2010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五 小结

第九章 我国大都市和城镇的常佳人口年龄和户籍一流动状况

一 2005年时的上海人口状况

二 2010年时的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人口状况

三 全国城乡人口的变化与当前状况

四 小结

第十章 生育率预测和中国人口的未来

一 联合国人口预测对中国人口形势的调整

二 贝叶斯生育率预测模型

三 生育率变化决定中国人口未来

四 人口预测对人口决策的作用:是以数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第十一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要分析与年龄别数据估算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六普”主要结果的简要解读

三 根据“六普”公布的单岁人口金字塔估计相应性别年龄别人口数

四 根据“六普”公布的性别年龄别人数对上述人口估计数的检验

第十二章 根据“六普”结果模拟预测以往20年及未来的

人口进程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 对人口进程模拟预测的基础数据

三 人口模拟预测采用的生育模型

四 关于人口模拟各项参数的说明

(一)预期寿命参数

(二)年龄别存活模式

(三)人口城镇化参数

(四)全国人口性别年龄别的城镇化净转移率

(五)有关出生性别比参数及简要说明

(六)递进生育率参数

(七、递进生育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人口模拟预测方法

(二)根据“六普”人口金字塔推计模拟预测的靶标

(三)实际操作的简要报告

六 预模拟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

(一)2000年人口数及年龄结构比例

(二)对2000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三)对2005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四)对少儿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预测结果的评估

七 模拟发现1990年以来生育率受城镇化进程和推迟生育的影响很大

八 小结

第十三章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 模拟结果与其他来源统计的比较与分析

(一)前些年高报了出生水平

(二)死亡水平略有高报

(三)高报了人口增长数

(四)以往的人口预测低估了老龄化水平

(五)其他年龄结构指标的问题

(六)长期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很低

三 小结

第十四章 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风险是过低生育率和过度的少子老龄化”

一 重新认识人口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预测屡屡失误

三 未来人口决策必须重新认真研究

四 对未来人口发展的模拟预测研究

五 小结

第十五章 低生育水平下我国人口惯性

一 研究背景

二 人口惯性测量方法

(一)总人口惯性测量法

(二)年龄别人口惯性测量法

(三)模型稳定人口惯性测量法

(四)小结与讨论

三 中国人口惯性60年的变化

(一)全国总人口惯性

(二)分城乡总人口惯性

(三)年龄别人口惯性

四 小结

第十六章 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

一 改变世界的人口转变

二 认识低生育率

三 中国面临的选择

四 小结

内容摘要: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 郭志刚、王丰、蔡泳编写的这本《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精)》是2013年选集,包括: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等内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9134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71 × 1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24.2 的主题关于 生育率-研究-中国 ,人口-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