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尽的有形历史
读不尽的有形历史封面图

读不尽的有形历史

葛剑雄,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学者葛剑雄把多年来游历过的地方的游记结集出版,其笔墨文风思辨性强,值得一读。

书籍目录:

自序

千年古刹托林寺

卡兹探胜

冈仁波齐神山的召唤

千古钓鱼城

告别夔门

顺化散记

活着的与逝去的:会安古城与关山圣坛

似曾相识“燕”归来河内随感

真正的归宿访胡志明出生地

巴塞罗那掠影

名城乐水

莎翁故乡所见所思

感受时空格林尼治天文台随想

永远的庞贝

威尼斯,我没有失望

北非谍影今何在

非斯散记

天方夜谭中的古村差一点错过途经阿伊.本.哈杜堡村

山海胜境第巴萨

浴火重生罗马废墟下的迦太基

大莱卜提斯一不仅是辉煌

昔兰尼二千年的古城,二千年的古墓

读不尽的有形历史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千年奇迹的奥秘访圣凯瑟琳修道院

窥视红海

御风卢克索

溯尼罗河之旅从阿斯旺到喀土穆

走近马赛人

拉木岛一日

前言

我虽出生在以人文蔚然、商业繁盛的南浔镇(今属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却生不逢时,已经到了它的衰落期。加上家境贫寒,幼年时几至衣食难继,连上学交学费也得靠借贷维持。所以直到1957年我十二岁时迁居上海,唯一一次外出,就是1950年五岁时随父亲回故乡绍兴。除了在小学“远足”(春游)时一起去过相距仅十多里的江苏省震泽镇(今属吴江市)外,连县城所在的湖州都没有去过。尽管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我却天然具有强烈的愿望。镇上有专门演出评弹的“书场”,演员都是临时从外地来的。听大人说评弹演员到处“跑码头”,一个个地方演出,觉得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有次镇上来了马戏团,听说马戏团跑的码头比评弹演员更多,地方更远,甚至动过以后投奔马戏团的念头。

大约在四年级时亲戚送我一本儿童读物,是讲一个小学生随父亲乘火车由上海到北京的经过。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一些情节到现在还记得,以致到1966年11月我第一次由上海乘火车去北京时,沿途都似曾相识。但在此前我对外界的了解只能通过书籍报刊,尽管我从1957年9月起已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读书。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了我两次意外的机会:一次是随着“革命大串连”的红卫兵到了北京,途经南京。但那时我的身份是中学教师,不属“革命小将”,没有大串连的资格,只能到北京去见毛主席。所以在见到毛主席后立即返回上海,在北京和南京期间也只参观有革命意义的地方,连离北大不远的颐和园也不敢去。但1967年底我被新成立的校革命委员会吸收为“专案组”(又称“材料组”)成员,参与审查一位经历复杂的老教师,1968年初就要我与上海市工商联的外调人员去广州调查。当年“清理阶级队伍”全面开展,两年间我因外调而去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四川等地。此前我在图书馆封存的杂志中发现了一册《旅行家》杂志的合订本,出差时都带在身边,所到之处不时翻阅,了解了不少地理知识和各地的风土人情。但那时旅游已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武,除了一些革命纪念地,其他景点大多已封闭。加上当时一心干革命,绝对不敢假公济私。一位年轻的“工宣队员”(进驻学校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员)与我出差时,往往找借口自由行动。但每次他拿出公共汽车票要我报销时,都会被我毫不含糊地拒绝。

1970年起,我因经常处理学生中的流氓犯罪案件,成为闸北区“公检法”(当时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合并)的“群众办案”,几次随干警去安徽、江苏等地办案或押送人犯。1972年初夏路过黄山,抽了两天时间游了黄山。两人商定增加的费用自理,回上海后少休息两天。早上从屯溪乘车到山下,下午由汤口步行上山,晚上宿于天都峰下的玉屏楼。第二天登莲花峰,到北海,由后山往太平。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旅游,虽然也多少有些假公济私。那时游人寥寥,大多是利用就近出差的人员,两天间遇到的不过一二十人。路上遇到挑砖头上山的农民,一块砖的挑费只有几分钱。休息时一位农民大发感叹:“我们是要养家活口,没有办法,爬山是为了赚几个钱。城里人吃饱饭没有事干,也要来爬山。”

从那以后,虽然政治运动不断,却不再有到外地出差的机会。

1978年10月,我成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次年10月,我与同学周振鹤一起外出考察,由北京往山西,一路北上至内蒙,到包头后折回,又经风陵渡入潼关,登华山后返回。1982年9月,我们作为首批博士生获准往新疆考察,由上海乘飞机至乌鲁木齐(票价一百七十五元),又飞喀什(票价一百元),乘车至塔什库尔干,到红其拉甫山口。返程又到了新疆一些地方,经敦煌、兰州、西宁后返回。作为正规的考察,我们事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或学术论著,备有学校的介绍信,每到一处都会找有关单位,如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图书馆、考古队、文物局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并尽量到实地考察。从喀什返回时与周振鹤分手,从库车往克孜尔千佛洞时,曾独自在荒漠中步行半天。今天看来,那时的旅费真便宜,但我的工资(我读研究生时保留原任教师的工资)也只有54元。照相机还是奢侈品,我们从所里借了一个120相机,我根本不会使用,只能由周振鹤拍,所以只留下几张黑白照片。

1980年底,学校安排我担任导师谭其骧教授的助手。由于谭先生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他外出时一般都由我陪同。1981年5月,我陪谭先生赴京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大会,这是我第一次乘飞机。到199]年我最后一次陪他到北京,十年间到过北京、天津、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工作会议、论文答辩、考察等。会议一般都会安排参观游览,只是我的主要任务是照顾谭先生,只能以他能到达为限。有时主人特意安排专人代我照顾谭先生,让我可以多走走看看。但责任所在,我不敢大意,最多离开几个小时。

1985年7月至1986年6月,我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并意外地获准携妻女同行。在美国期间我学会开车,考了驾照,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仅驶遍了波士顿一带,还开了两次长途,一次去纽约、华盛顿,一次往尼亚加拉瀑布和加拿大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等地。那时已买了照相机和长焦镜头,用了彩色胶卷,留下了不少照片。回国时我还在香港买了一台松下摄像机,以后记录了我在西藏等地的旅踪。此后,因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讲学访学、考察、拍摄等,我先后到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也到了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部省、市、自治区。只要有机会,我会尽量多到一些地方参观考察,选择合适的交通路线和方式。如我在越南曾乘车从下龙湾到河内,从河内到顺化,从顺化到胡志明市。在台湾曾乘火车、汽车作环岛、穿岛行。与此同时,我用于考察旅游的设备也不断增加或更新,1991年买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386,黑白屏),1997年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掌式摄像机,1999年买了手持GPS、多功能卡西欧电子手表、数码录音机等。

其间我有几次称得上的“壮游”:

1990年我参加中国史学代表团去马德里开会,为了节约旅费,并多到些地方,我从上海乘火车,经北京、二连浩特、莫斯科、柏林、巴黎至马德里,又乘火车经巴塞罗那、巴黎、科隆、海德堡、慕尼黑、维也纳、洛桑、日内瓦、布拉格、布达佩斯、莫斯科、满洲里返回。

1996年,由拉萨乘越野车经藏北无人区到狮泉址多处,其间在野外搭帐篷住了十多天,骑马或步行于四五千米的高原,又驶至冈仁波齐(神山),转了半圈山,再从南线返回拉萨。

2000年12月参加中国第十七次南极考察队,由北京经巴黎飞圣地亚哥,再经彭塔阿雷纳斯至建在乔治王岛上的南极长城站,至2月下旬由原路返回,途中参观了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3年2月,中央电视台与香港凤凰卫视联合拍摄《走进非洲》,我应邀担任北线嘉宾主持,由卡萨布兰卡开始,经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到肯尼亚结束,其中除由卡萨布兰卡至阿尔及尔、由亚的斯亚贝巴至内罗毕、由内罗毕至拉木岛是乘飞机外,其他的九十多天里都是乘越野车而行。

2006年5月,《南方周末》邀我采访即将建成的青藏铁路,我们由西宁开车,沿青藏铁路一期到格尔木,又从格尔木至拉萨。10月,我至喀什参加由央视组织的“玄奘之路”,车队翻越天山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印度,由新德里乘汽车、火车、飞机往返于阿格拉、瓦伦西亚、菩提迦耶、那烂陀等地。

1991年前,我偶然写过游记,但从未发表。巴塞罗那奥运会临近,当时去过那里的人很少,一位朋友怂恿我写篇游记介绍,我发表了《巴塞罗那掠影》。以后随着文件传输手段的革命性进展,我在国外时不时会写些游记杂文在国内发表,如我在英国和南极时,都曾通过互联网或传真在《文汇报》的专栏发表,以后结集出版。有了照相机、特别是数码相机,旅途中拍下了大量照片,一部分被我用作游记的插图。

1996年的西藏阿里之行产生了我第一本游记《走近太阳:阿里考察记》(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以后陆续问世的有:《剑桥札记》(鹭江出版社,2000年),《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葛剑雄南极日记》(鹭江出版社,2003年)和《走非洲》(作家出版社,2005年)。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游记。

此次承前辈来新夏先生雅命,又蒙岳麓书社社长曾主陶先生支持,挑选了三十篇结集出版。其中三篇选自《走近太阳》,五篇选自《剑桥札记》,八篇选自《走非洲》,其余都是分别发表于报刊,二篇是未刊的。在此出版之际,谨向两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2008年5月2日

内容摘要:

  本书是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的葛剑雄先生的游记。  《读不尽的有形历史》一书是葛剑雄先生的游记,内中收录了:《冈仁波齐神山的召唤》、《真正的归宿访胡志明出生地》、《感受时空格林尼治天文台随想》、《天方夜谭中的古村差一点错过途经阿伊.本.哈杜堡村》、《千年奇迹的奥秘访圣凯瑟琳修道院》等文章。【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HISTORICALGEOGRAPHY编委。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中国移民史》(第一、二卷)、《西汉人口地理》、《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读不尽的有形历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611868
如需购买下载《读不尽的有形历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岳麓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读不尽的有形历史是岳麓书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4 的主题关于 游记-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