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3.0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共分七篇,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在合纵连横之权谋盛行的战国时期,面对七雄争霸的局面,孟子却与诸国君主大谈仁者王道,其论辩宏大、深刻。傅佩荣教授用白话译解此书,首先为读者扫除了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带领读者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仁政和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两大支柱。关于孟子的“性善”,作者认为是“向善”而非“本善”,在此基础上,人须“择善固执”,修养自己的品质,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程度。上位者将仁心推广即为仁政。
(前言)①孟子其人其书
(前言)②思想与辩才的神奇组合
梁惠王篇上
梁惠王篇下
公孙丑篇上
公孙丑篇下
滕文公篇上
滕文公篇下
离娄篇上
离娄篇下
万章篇上
万章篇下
告子篇上
告子篇下
尽心篇上
尽心篇下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即前32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一前304年。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