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本书介绍食品物料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在人体代谢的规律等。
1绪论
1.1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1.2生命的物质基础
1.3生物化学领域重大事件
1.4新陈代谢概论
1.4.1新陈代谢的概念
1.4.2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1.5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目的
2食品物料重要成分化学
2.1糖类化学
2.1.1糖类化合物的种类
2.1.2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
2.1.3单糖
2.1.4寡糖(低聚糖)
2.1.5多糖
2.1.6食品中糖类的功能
2.1.7食品中的功能性多糖化合物
2.2脂类化学
2.2.1脂类的种类
2.2.2脂类的理化性质
2.2.3油脂的分析技术
2.3蛋白质化学
2.3.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3.2氨基酸
2.3.3蛋白质的结构
2.3.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3.5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2.3.6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4核酸化学
2.4.1核酸的分子组成
2.4.2核酸的分子结构
2.4.3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3酶与维生素
3.1酶的概述
3.1.1酶的发展简史
3.1.2酶的分类
3.1.3酶的命名
3.2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3.2.1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3.2.2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3.2.3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3.2.4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3.3酶的组成
3.4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3.4.1单体酶
3.4.2寡聚酶
3.4.3多酶复合体
3.5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及其催化作用机制
3.5.1酶分子的活性中心
3.5.2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3.6酶促反应动力学
3.6.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6.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6.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6.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6.5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7同工酶
3.8酶活性的调控
3.8.1别构调节作用
3.8.2酶的反馈调节作用
3.8.3可逆共价修饰调节
3.8.4酶原激活
3.9酶活力测定
3.9.1酶活力、酶单位、比活力
3.9.2酶促反应的时间进程曲线和初速度
3.10酶的分离、纯化
3.10.1酶分离纯化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3.10.2菌体细胞的破碎
3.10.3酶的抽提
3.10.4发酵液的预处理
3.10.5酶液的浓缩
3.10.6酶的粉剂和液体制剂
3.10.7酶的精制
3.10.8回收率、纯化倍数和纯度的鉴定
3.10.9酶制剂的保存
3.11酶制剂与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11.1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11.2酶工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3.12辅酶与维生素
3.12.1NAD+、NADP+与维生素B5
3.12.2FMN、FAD和维生素B2
3.12.3辅酶A和维生素B3
3.12.4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11
3.12.5TPP和维生素B1
3.12.6磷酸吡哆素与维生素B6
3.12.7生物素
3.12.8维生素B12
3.12.9硫辛酸
3.12.10辅酶Q
4生物氧化
4.1概述
4.1.1线粒体的结构
4.1.2生物氧化的特点
4.1.3生物氧化的方式
4.2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
4.2.1高能化合物及高能键
4.2.2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4.3呼吸链及其组成成分
4.3.1呼吸链
4.3.2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4.3.3生物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4.4呼吸链的排列顺序与氧化磷酸化
4.4.1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4.4.2呼吸链抑制剂
4.4.3氧化磷酸化
4.4.4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
4.4.5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4.4.6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4.5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4.5.1微粒体氧化体系
4.5.2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4.6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和利用
5糖代谢
5.1糖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5.1.1供给能量
5.1.2参与物质构成
5.1.3保肝解毒作用
5.1.4抗生酮和节约蛋白质作用
5.1.5血糖
5.2糖的分解代谢
5.2.1糖酵解
5.2.2三羧酸循环
5.2.3磷酸戊糖途径
5.2.4糖原的分解
5.3糖的合成代谢
5.3.1糖异生作用
5.3.2糖原的合成代谢
5.4糖代谢紊乱
5.4.1血糖水平异常
5.4.2糖尿病
5.4.3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糖原累积症
5.4.4果糖代谢障碍
5.4.5半乳糖代谢障碍
5.4.6丙酮酸代谢障碍
6脂类代谢
6.1概述
6.1.1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6.1.2脂类的吸收和运输
6.2脂肪的分解代谢
6.2.1脂肪的酶促水解
6.2.2甘油的分解代谢
6.2.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6.2.4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6.3脂肪的合成代谢
6.3.1甘油的生物合成
6.3.2脂肪酸的合成
6.3.3脂肪的合成
6.4类脂代谢
6.4.1磷脂合成代谢
6.4.2胆固醇代谢
6.5血浆脂蛋白代谢
6.5.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
6.5.2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6.6脂类代谢紊乱
6.6.1酮血症、酮尿症
6.6.2脂肪肝
6.6.3动脉粥样硬化
6.7与脂类代谢相关的疾病
6.7.1脂肪肝
6.7.2酮体代谢病
6.7.3鞘脂代谢病
6.7.4高脂蛋白血症
7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7.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7.1.1蛋白质的消化
7.1.2蛋白质的吸收
7.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7.2.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7.2.2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7.2.3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去路
7.3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7.3.1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7.3.2一碳基团
8核酸代谢
8.1核酸的分解代谢
8.1.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8.1.2嘌呤碱的分解代谢
8.1.3嘧啶碱的分解
8.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8.2.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8.2.2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8.2.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8.3核酸的生物合成
8.3.1DNA的生物合成
8.3.2RNA的生物合成
8.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8.4.1遗传密码
8.4.2原核生物中的翻译
8.4.3真核生物中的翻译
8.4.4翻译后加工
9矿物质代谢
9.1人体的无机元素种类及其含量
9.1.1无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
9.1.2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9.1.3成酸与成碱食物
9.2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的代谢
9.2.1钙、磷代谢
9.2.2钠、钾与氯的代谢
9.2.3某些微量元素的代谢
9.3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重金属代谢
10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10.1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
10.1.1基因工程技术概述
10.1.2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0.1.3展望
10.2现代生化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展望
10.2.1现代生化分离技术概述
10.2.2生化分离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0.3现代生化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0.3.1现代生化分析检测技术概述
10.3.2现代生化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本书重点介绍生命所需各类营养物质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物质代谢调控的机理;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在新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工艺过程、食品保鲜、保质及贮藏技术中的应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及其新进展。在准确把握经典理论的同时,尽量介绍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前沿知识,科学拓展、注意应用。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经典理论与现代新技术的有机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科研人员及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使用与参考。 本书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食品生物化学是该领域相关学科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力求突出“现代”之特点,把生物化学深奥、抽象的理论尽量通俗化,并使之与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和食品制造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形成有机联系。希望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物料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从分子水平认识和理解功能食品成分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及从事该学科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可供食品领域相关专业的各类研究生、科研和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使用与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食品生物化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22045096 如需购买下载《食品生物化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食品生物化学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S201.2 的主题关于 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