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与荻生徂徕
论戴震与荻生徂徕封面图

论戴震与荻生徂徕

王智汪,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年代:2011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对中日两国近世思想家戴震和荻生徂徕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和梳理,具体是从两人的方法论、人性论、道论等三个层面的视野中分析当时的考证学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运动,已经涉及儒学的基本转向本质特征,它不是理学的反动与中断,而是儒学其自身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从而揭示了戴震的考据学成为清人的思想家园,荻生徂徕的思想对日本近代化的启蒙意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相关说明

引言

第一章 徂徕学和戴学的产生和特点

第一节 德川幕府的建立及统治特点

一、德川幕府的建立

二、幕府统治的特点

三、朱子学思想适时的运用

第二节 获生徂徕和古学派

一、盛世衰歌

二、荻生徂徕的生平

三、古学派的形成经过

四、徂徕学立论的基础

第三节 “学亡道丧”与乾嘉考据的产生

一、明末清初与“学亡道丧”

二、考据学的复古以求解放

第四节 戴震和乾嘉考据学

一、戴震生平

二、戴学的特点

三、吴派和皖派

第五节 戴学和徂徕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比较

一、政治上中央集权与二元政治比较

二、幕府的“文治天下”与乾嘉的“崇儒重道”

三、两国都同时面临西方叩关

第六节 小结:戴震和徂徕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 戴震和徂徕的方法论比较

第一节 戴震对“义理”的体认方法

一、考据成为戴震的方法论

二、由考据转向义理

三、考据学之真“理”与理学之假“理”

第二节 徂徕对“道”的体认方法

一、合物名

二、立其大

三、信圣人

第三节 戴震和徂徕的方法论比较

一、“穷理”和“敬天”

二、“即物”和“分理”

第四节 小结: “格物”与“古文辞”

第三章 戴震和徂徕的人性论比较

第一节 戴震对传统人性论的总结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历程

二、戴震人性论基本内容

三、性与智愚说

四、性与理欲说

第二节 徂徕与传统人性论的瓦解

一、“内圣”和“外王”

二、“公”与“私”

三、圣人有情

四、道德和政治

第三节 小结:道和人性

第四章 徂徕的道论

第一节 天理的破灭

一、天理内在的丧失

二、天理外在的失落

第二节 道的统名

一、道之内涵

二、“大”与“小”

第三节 道的来源

一、圣人的作为

二、圣人的作品

第四节 道的开示

一、戴震和徂徕对道的体认

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第五节 道?华夷?锁国

一、道的政治地位

二、道与尊王攘夷

三、道与锁国

第六节 小结:殊途同归“人道”

第五章 戴震的道论

第一节 戴震道论的特点

一、道在六经

二、道的统名

三、道与实事求是思想的萌芽

第二节 理欲之辨与思想启蒙

一、理欲之辨的历史真相

二、理欲之辨的现实启发

第三节 德川后儒和乾嘉后学

一、德川后儒

二、乾嘉后学

第四节 小结:考据学是清人的精神家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论戴震与荻生徂徕》介绍的主人公是戴震,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百科全书式的著名学者、大思想家、巨匠。《论戴震与荻生徂徕》内容包括:徂徕学和戴学的产生和特点;戴震和徂徕的方法论比较;戴震和徂徕的人性论比较;徂徕的道论等。对于博大精深的儒学,戴震和徂徕选择的是回归原典,以求理解真实的原儒本义。【作者简介】王智汪,1971年生,安徽枞阳人,历史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州大学博士后。曾在《南亚研究季刊》、《历史档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北方论丛》、《贵州民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论戴震与荻生徂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6119014
如需购买下载《论戴震与荻生徂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论戴震与荻生徂徕是黄山书社于2011.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49.65 ,B313.3 的主题关于 戴震(1723~1777)-哲学思想-研究 ,荻生徂徕(1666~1728)-哲学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