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封面图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潘公凯,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188.0

书籍简介:

本书为2000年开始作者所主持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的研究成果,力图通过对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历程及其中涌现出的诸多问题作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来触及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及其在美术领域中的展现,尝试性地提出这样一个主导性认识:应对突变的策略性“自觉”是区分传统和现代的标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则通过四条线索——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大众主义的演进,展示出“自觉”这一关键环节在后发地区现代性之发育、发展进程中的标识性意义,并进而给整个近现代中国美术一个明确的定位、定性。

作者介绍:

潘公凯,著名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家学渊源,父亲为中国画大家潘天寿。1996年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15年的校长生涯中,使这两所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   80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两端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有重要影响。论著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等。主编《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近几年主持“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学术课题的研究和撰写。

书籍目录: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

绪 论(1840—2000)

第一篇( 1840—1919

第一章 中国近代美术的生存环境

第二章 “西画东渐”与近代都市通俗美术的兴起

第三章 近代中国画的自律性演进

第四章 问题探讨

第二篇(1919—1949)

第一章 中国现代美术的开端

第二章 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自觉选择

第三章 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植入与生成

第四章 西画东渐中的自觉性移植

第五章 “大众主义”美术 ——文化精英的双重拯救

第六章 问题探讨

第三篇(1949—1976)

什么是中国的现代美术?

绪 论(1840—2000)

第一篇( 1840—1919

第一章 中国近代美术的生存环境

第二章 “西画东渐”与近代都市通俗美术的兴起

第三章 近代中国画的自律性演进

第四章 问题探讨

第二篇(1919—1949)

第一章 中国现代美术的开端

第二章 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自觉选择

第三章 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植入与生成

第四章 西画东渐中的自觉性移植

第五章 “大众主义”美术 ——文化精英的双重拯救

第六章 问题探讨

第三篇(1949—1976)

第一章 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第二章 传统主线的断裂和中国画的改造

第三章 “油画民族化”与俄苏美术的引进

第四章 美术大众化的全面展开

第五章 “文革美术”——“大众主义”美术的极端化表现

第六章 问题探讨

第四篇(1976—2000)

第一章 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

第二章 “85 美术新潮”与活跃的多元局面

第三章 现代性语境下的世纪末沉潜

第四章 问题探讨

结束语

附 录

后 记

内容摘要:

 透视1840—1999年中国美术及社会的发展进程
  为中国近现代美术乃至文化“正名”的理论创新
  十年磨一剑的高端研究宏篇大作
  为了回应中国艺术自我阐释话语在世界当代艺坛上的缺失状态,使中国经验真正贡献于全人类,潘公凯教授坚守着为中国文化“正名”的宏大抱负,自1999年组建起了“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组,经过数十次各种研讨会的反复论证,在全面反思现代性研究的基础上,以“人类巨变”的“未来视野”为潜在维度,关注“现代事件”本身的“连锁突变”独创性地将“自觉”作为区分传统与现代的标识,以“四大主义”——“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和“大众主义”——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美术基本形态的理论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

编辑推荐:

学界难得的潜心之作,理论创新性十分强,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这一独特的视角反观整个美术界、艺术界乃至中国社会历史的转型和发展,资料扎实,论证严谨,是一本难得的学术大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166017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现代美术之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 64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120.9 的主题关于 美术史-中国-现代 ,美术史-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