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由十五篇各自独立的文化大散文组成。作者以闽、赣、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为范围,精心撷取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叙述方式,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了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
自序/1
沉吟石壁/1
绵亘千年的巷道/20
族诗吟/35
夕照平川/51
渐渐远去的图腾/62
语言的迷宫/79
村落的神明/99
风水三僚/120
四堡的前世今生/145
香寮遗韵/165
凌霄石笔/181
尊严的祠堂/200
自古山歌从口出/220
女神/250
土楼,遥远的回响/271
附:主要参考文献/288
前言
敲完最后一个标点,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轻松而喜悦。多少年了呢?写作客家文化系列散文的心愿,似乎总在缠绕着我,时不时就要撞上心头。从“文革”前夕第一次得知自己是客家后裔、第一次知晓客家先祖漂泊迁徙的历史开始,这样的念头就绽开了一瓣幼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在一个山镇书店邂逅客家研究鼻祖罗香林先生的大作《客家研究导论》,如获至宝捧读之际,那幼芽便吐出一片新叶。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新一波的“客家热”蓬勃兴起,各种客家联谊活动争相举办,各类客家研究报刊纷纷问世,我担任主编的《客家文学》也应运而生。正是在方兴未艾的“客家热”中,在亲身体验了客家文化的神奇、神秘与独特之后,心愿的种子获得了充足的营养,生根、拔节、吐翠……终于,成了呈现在我的读者面前的,这枚多少有些酸涩的果实。
在汉民族七大民系中,客家民系实在是一支极为独特的民系。千年的漂泊、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饱尝了屈辱与血泪,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则写下了惊天动地的辉煌,出现了洪秀全、孙中山等一系列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现了十分独特而引人瞩目的客家文化。今天,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客家民系、客家人的众多赞美乃至溢美之词,也频频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嘴角:“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牛乳上的奶酪”、“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系”、“中国革命是客家人的革命、客家人的事业”……种种的溢美之词,也让一些客家人士、客家学者飘飘然,近年客家研究中,一些明显有违史实的偏颇观点堂而皇之出笼:“客家人具有纯而又纯的中原士族血统”、“客家话是中原古语的活化石”、“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独特、最优秀的文化”……如同一些客家族谱把血脉的源头纷纷上溯到古老的帝王,这样的偏颇其实只会导致荒谬。新世纪现代化进程中的客家后裔,不能也不应该陶醉在这样浅薄的沾沾自喜之中。
与南方的广府民系、福佬民系一样,客家的源头也是来自中原、来自河洛。从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始,客家先人经历了前后五次长达千年的大迁徙,从中原一程程辗转南迁,最终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今天人称客家大本营的闽西、赣南、粤东形成了客家民系。此后,为着生存与发展,客家人又漂洋过海,万里辗转,足迹遍布全球。这样一个移民民系创造的文化,无疑,既有中原文化的传承因子,又有着不同于中原文化的明显特色。今天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是来自移民民系在迁徙地的创造,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是传承基础上对中原文化的强化与变异。
这种强化,突出体现在爱国爱乡、崇尚正统,体现在敬祖追根、和宗睦族,体现在对祖宗语言近乎偏执的固守,体现在崇文重教、崇尚风水、多神信仰……汉民族各个民系共有的这些特点,在客家民系中得到了十分突出的强化。比如爱国崇正,从宋元之交跟随文天祥抗元、明清之际反清复明,到清末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直到今日,数以千计的客属社团组织,无不以崇正为主线,香港最有名的客属社团,名称就叫崇正总会。比如敬祖念宗,客家人祖重于神,敬祖的程度是其他民系难以比拟的:迁徙途中背上祖宗骨殖逃难,任何村落任何姓氏必有祠堂、必修族谱,客家土楼甚至每座楼必设祖堂,“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种对方言的坚守,强烈的寻根意识以至“以郡望自矜”……客家民系的特殊凝聚力也是在耀祖光宗的理念中形成,迄今,世界客属人口已达一亿,世界性的客家人聚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一届,先后分别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台北、台湾高雄、广东梅州、福建龙岩、河南郑州、江西赣州、四川成都、台湾桃园,日本的东京,泰国的曼谷,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吉隆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美国的旧金山,毛里求斯的路易港等城市举办,声势浩大。亚洲客家人的盛会“亚细安客属恳亲大会”也成功举办了六届,规模稍小些的跨国、跨省性质的客家人聚会更是不胜枚举。
而变异则体现在千年的漂泊迁徙中,客家人摒弃了汉民族“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的传统,代之以“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的开拓进取、四海为家的襟怀,“客人开埠”是早年东南亚开发引人瞩目的现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则是当今客家人四海开拓的写照。体现在客家妇女令人惊叹的吃苦耐劳,体现在她们一反中原“男耕女织”模式,代之以“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庭重担一肩挑”的自立与自强。
无疑,客家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有着他民系难以企及的优势,也有着更为沉重的包袱。选取我生长于斯的客家大本营地区,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让客家人对自己的民系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让世人对客家民系有更为系统的了解,这,正是我的初衷。
书名《千年回望》,是本书责任编辑建议的,初看似乎有些落套,但细细沉吟,只有这样的书名才最切题。回望客家人千年漂泊的历史,在回望中展望未来。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我,或许还有那么多的客家后人,都在情真意切地回望。
作者2007年仲夏
本书由十五篇各自独立的文化大散文组成。作者以闽、赣、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为范围,精心撷取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叙述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了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 在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几大民系中,客家人一直以其更为独特的方言、风俗、神祗、民居等为人注目,而其中的不少谜团也引起许多人的探索兴趣。 本书由十五篇各自独立的文化大散文组成。作者以闽、赣、粤客家大本营地区为范围,精心撷取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和历史人物,以走读的叙述方式,动态地、多侧面地勾勒出客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对客家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对客家的优势与劣势,作了全方位的回顾、阐释和展望。 作者系客家人,对客家及客家文化自然有其独到的认识与感悟。在其饱蘸感情的笔触下,客家千年的漂泊与拼搏、辛酸与甜蜜、光荣与梦想,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与解读,其题材之丰赡,观点之新颖,皆能引发读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勾起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作者简介】 马卡丹,福建连城人。下过乡,当过教师,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现为《闽西日报》副总编辑。多年游走于文学与新闻之间,早期主要涉足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创作,近些年则着意撰写散文随笔,姓马属马却如牛般执拗,耕多获少而痴心不改,作品约百万字散见各地报刊,已出版报告文学集《连城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散文集《回望中原》(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客山客水》(作家出版社2003年,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客家名镇客家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闽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千年回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1867391 如需购买下载《千年回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中心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千年回望是东方出版中心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