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城市设计
适应性城市设计封面图

适应性城市设计

《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编委会, 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用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探索出适合中国实情的设计思路供人启迪。

书籍目录:

序摘要第一章 绪论——城市设计的困境与出路 1.1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走向特征及其局限性 1.1.1 功能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2 人文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3 系统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4 形态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5 实用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2 国内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2.1 观念引介的阶段 1.2.2 理论研究的阶段 1.2.3 实践和总结的阶段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的提出及其目的与意义

序摘要第一章 绪论——城市设计的困境与出路 1.1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走向特征及其局限性 1.1.1 功能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2 人文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3 系统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4 形态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1.5 实用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2 国内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2.1 观念引介的阶段 1.2.2 理论研究的阶段 1.2.3 实践和总结的阶段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的提出及其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的提出 1.3.2 目的和意义 1.3.3 特点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第二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辨析与建构 2.1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及其角色职能反思 2.1.1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 2.1.2 现代城市设计的角色和职能反思 2.2 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 2.2.1 适应观的引入 2.2.2 适应观的思想基础 2.2.3 城市设计适应观的方法基础 2.2.4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概念 2.3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适应关系 2.3.1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历史联系 2.3.2 城市设计的恢复和发展 2.3.3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分离 2.3.4 规划实践中的城市设计 2.3.5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适应关系 2.4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适应关系 2.4.1 “联结”的观点 2.4.2 “线索”的观点 2.4.3 工作内涵的差异 2.4.4 操作程序的承接 2.4.5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形态控制差异 2.5 适应性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辩证适应 本章小结第三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研究 3.1 传统城市建设中的适应性因素 3.1.1 西方历史经验中的适应性因素 3.1.2 中国历史经验中的适应性因素 3.1.3 中西方历史经验总结 3.2 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适应性因素 3.2.1 对城市多样性的再认识 3.2.2 对小规模的重视 3.2.3 对人的城市角色和公众参与作用的认识 3.2.4 对城市深层文化结构的认识 3.2.5 类型学和形态学 3.2.6 城市片段性和文脉考虑 3.2.7 对城市整体性、连续性研究 3.2.8 对设计过程性的适应性控制尝试 3.2.9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适应性要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特征研究第五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基本适应要素研究第六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研究第七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分析评价体系研究第八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管理实施系统研究第九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的互动研究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对中外城市设计现实问题的分析,在比较、总结古今中外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适应性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适应论和谐发展哲学,建构了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和理论,确定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学科关系和功能序位,完善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要素系统,并对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管理实施和社会经济作用的适应性做出了探索和研究,以探寻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特征的城市设计策略。内容从三大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课题研究:在第一章中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设计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关键课题,阐明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方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同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第二部分为概念理论研究(包括第二、三、四、五章):从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的角度,澄清了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明确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学科地位和功能序位。在挖掘借鉴中西方城市设计经验中的适应性方法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形态,确立了以控制和协调为核心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原则,明确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价值取向、目标系统、层系与内容以及设计运作程序,建构了综合性、多向度、动态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同时完善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要素系统。 第三部分为应用研究(包括第六、七、八、九章):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系统全面地进行了规范适应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城市设计编制程序、方法及其内容和深度的尝试,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具有动态适应特征的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阐明了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组织程序、法律制度、组织机构,探讨了城市设计适应性执行机制,揭示了城市设计与开发互动机制中,适应性城市设计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激发城市潜在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策动作用。 本书的特色在于概念和理论的创新及其应用实效性的探索,对我国城市建设中如何界定城市设计及其与现行城市规划建筑体系的适应关系;如何建构具有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和运作机制;如何规范城市设计的操作,挖掘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策动作用,从而提高城市设计的实效性以及调整城市发展建设策略,都具有现实的启发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中外城市设计现实问题的分析,在比较、总结古今中外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适应性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适应论和谐发展哲学,建构了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和理论,确定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学科关系和功能序位,完善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要素系统,并对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管理实施和社会经济作用的适应性做出了探索和研究,以探寻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特征的城市设计策略。内容从三大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课题研究:在第一章中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设计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关键课题,阐明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方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同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第二部分为概念理论研究(包括第二、三、四、五章):从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的角度,澄清了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明确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学科地位和功能序位。在挖掘借鉴中西方城市设计经验中的适应性方法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形态,确立了以控制和协调为核心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原则,明确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价值取向、目标系统、层系与内容以及设计运作程序,建构了综合性、多向度、动态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同时完善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要素系统。 第三部分为应用研究(包括第六、七、八、九章):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系统全面地进行了规范适应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城市设计编制程序、方法及其内容和深度的尝试,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具有动态适应特征的城市设计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阐明了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组织程序、法律制度、组织机构,探讨了城市设计适应性执行机制,揭示了城市设计与开发互动机制中,适应性城市设计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激发城市潜在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策动作用。 本书的特色在于概念和理论的创新及其应用实效性的探索,对我国城市建设中如何界定城市设计及其与现行城市规划建筑体系的适应关系;如何建构具有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和运作机制;如何规范城市设计的操作,挖掘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策动作用,从而提高城市设计的实效性以及调整城市发展建设策略,都具有现实的启发指导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适应性城市设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博士论丛
9787112069354
如需购买下载《适应性城市设计》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适应性城市设计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84 的主题关于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