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田野
守望田野封面图

守望田野

王曙光,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北大学者关于农村金融及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研究成果。记述了作者在各地进行农村金融调研的一些思考,反映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创造性。

作者介绍:

王曙光,山东莱州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1-2002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研究。已出版著作《乡土重建——农村金融与农民合作》、《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农村合作医疗与反贫困》、《草根金融》、《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制度演进》、《农村金融学》、《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反思札记》等十余种,在《北京大学学报》、《金融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经济学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金融学、反贫困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农民合作组织。

书籍目录:

代序:行行重行行

——关于农村田野调查和农村金融研究的一点体会

上篇 农村金融田野调查之意

民间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制度创新与内部治理

——内蒙古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调研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世界各国反贫困的重要手段,小额信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上亿贫困人群从小额信贷中受益,逐步摆脱了贫困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村信用互助担保组织的运行机制与风险保障

——内蒙古翁牛特旗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调研

农民互助担保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这种资金互助担保组织的特点是:不在互助担保组织内部社员之间进行资金的相互借贷,而是社员通过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在组织内部形成相互担保的贷款需求主体,通过放大授信额度向金融机构获得更大规模贷款。

农村金融改革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宁夏农村金融创新模式

地方政府的农村金融创新从总体来说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金融创新,即根据当地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客观特征,以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为导向,着力塑造产权结构多元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充分满足区域内农村各类主体的资金需求。

文化适应、稳健发展与适度监管

——宁夏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调研

支持三农,确实需要这些习惯于从事城市业务的商业银行及其管理人员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农村业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植根乡土·关怀民生·日新其德·中道笃行

——在宁夏银川掌政镇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谈话之一

农村金融机构的文化构建,一定不是仅仅由专家或者理事长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而应该是让全体员工甚至客户参与其中,让大家在充分的讨论沟通当中逐步确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

——在宁夏银川掌政镇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的谈话之二

掌政模式的核心是: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为基础,以社会民间资本为主导,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保障,以扶贫性金融为手段,将农民信用合作、商业性小额贷款、农资物流调剂三者密切结合而构建的一个三位一体的商业化可持续的金融反贫困框架。

产权和治理结构约束、隐性担保与村镇银行

信贷行为

——基于对吉林、内蒙古和宁夏的调研

由于存在股东偏好约束、隐性担保缺失约束、产权和内部治理约束、运作成本约束以及不完全信息约束等诸多制度约束,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意愿必然受到削弱,而要增强其支农绩效与意愿,政府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在存款保险、财政税收框架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对接方面给以政策支持,从而使村镇银行可以突破现有制度约束而改善其支农绩效。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调研

要在贫困地区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金融体系,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从法律和政策上保障农村资金供给,阻断农村资金外流的状况,激励农村金融机构为最贫困的人群提供服务,并通过各种制度建设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何步履维艰

——河北顺平白云乡南吕村资金互助调研

农村合作基金会已经与农信社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使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竞争结构有了一些良性的改善,同时合作基金会对满足农村的信贷需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的突然消失,使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了大量“真空地带”,其消极后果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边疆民族地区金融反贫困中的资本整合、文化融合与体制磨合

——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调研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基础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

农民合作与城乡互动:15省农民合作社调研随感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合作社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将来由兼业小农向大农转变,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就要允许农民进行自由合作,而这种合作一定是全方位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国整个农村(也包括城市)的微观经济形态有一个大的转变。

下篇 农村金融改革之我见

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

民间金融作为我国信贷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小企业融资和农户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民间融资的不规范性也容易引发各种金融风险从而对区域经济造成消极影响。2008年11月央行起草了《放贷人条例》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这将是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历程中一个里程碑事件。

经济转型的经验与经济复苏的关键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农村发展;中国未来的经济复苏,取决于有效激励和开发农村的巨大需求。所以,以民生建设为抓手,既可以从短期中获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克服衰退的政策效果,又可以在长期内获得社会稳定和谐公平、缩短城乡差距、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政策效果。

解读2009年“一号文件”:突破农村金融瓶颈重在机制构建

综合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机制缺失是核心问题,因此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机制构建成为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关键

解读20l0年“一号文件”:阻断二元金融结构,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毫无疑问,中国的可持续增长、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等重大任务的解决,其基础和前提在于阻断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金融改革:30年的回顾与前瞻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内涵与未来农村金融改革趋势

以多维的政策框架有效遏制农村系统性负投资

契约-产权假说与制度补贴:农民合作社60年变迁

加大西部民族地区金融反贫困政策扶持,消除金融服务空白区

农行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客户分层和流程再造

论农行改革发展的十大关系

解析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

解析农行的回归三农战略与制度创新

内容摘要:

《守望田野:农村金融调研手记》是北京大学学者王曙光继《草根金融》和《乡土重建>之后的第三册农村金融文集,收进作者2008年底到2010年初的二十余篇文章。上篇“农村金融田野调查之思”主要是记述作者在新疆、内蒙古、宁夏、贵州等边远民族地区进行的农村金融田野调查的思考,希望这些文字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土地上进行的农村金融改革。下篇“农村金融改革之我见”,则更多地从理论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农村金融变迁,对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回顾与反思。

编辑推荐:

《守望田野:农村金融调研手记》是王曙光“回归乡土随笔系列”的第三辑。守望田野,略有二义:其一是向那些坚守在偏远艰苦乡村的农村金融基层工作者表达敬意,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守,中国广大乡村才能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其二乃是期许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的学者能够坚守乡土,将学术植根于乡土,使自己的农村金融研究能够助益于中国乡村的复兴。
《守望田野:农村金融调研手记》中所收集的文章,大约写于2008年底到2010年初。上篇“农村金融田野调查之思”主要是记述作者在新疆、内蒙古、宁夏、贵州等边远民族地区进行的农村金融田野调查的思考。下篇“农村金融改革之我见”,则更多地从理论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农村金融变迁,其中有两篇较长的文章,分别对农村金融和农民合作社在新中国60年间的发展历程作了全景式的回顾与反思,同时对农行回归三农、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农村金融制度建设以及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等问题,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守望田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45331
如需购买下载《守望田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发展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10 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守望田野是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2.35 的主题关于 农村金融-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