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8.0
本书收录了国庆50周年、中国慈善大会等20余个大型活动的标志设计策划案,不仅展示最终成果,也将前期过程和草图一并公开,对于设计和活动策划人员更具价值。
1.大型活动类标志
1.1一个大胆的主张和贴切设计竟能给国家形象力添上有力的一笔
首都国庆50周年活动标志
1.2逆向思维和巧妙设计往往产生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
建国50周年成就展北京馆标志
1.3大型活动的视觉包装,不仅仅是商业活动所独有,政治活动的文宣推广也离不开它
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活动标志
1.4如何把商业卖点和活动主题自然融台,并通过设计准确传递出去
1999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标志
1.5当设计师能通过一个巧妙设计整合了委托方的合理要求时,就可能产生成功的作品
2000年环太湖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标志
1.6有时设计的高下,不在设计后,而在设计前,不在设计里,而在设计外
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标志
1.7千万不要小觑汉字的设计资源,只要你看准、敢想、善为,就有可能剖造设计奇迹
中华慈善大会会标
1.8“先做对,蒋做好、做精采!”人间做事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设计
北京建都850周年纪念活动标志
2.企业、服务业和其他类标志
2.1改革开放后京城大型商厦中最早拥有的店徽
北京蓝岛大厦标志
2.2一个过目难忘、中外乘客皆能识别的机场标志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
2.3一个在广告界十分打眼并被广为热议的标志
北京广告人俱乐部标志
2.4一个醒目、单纯,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酿酒企业标志
安徽双轮集团标志
2.5一个体现航空业精细、圆满的酒店标志
京瑞大厦标志
2.6一个传统和现代结台的服装业标志
北京长城风雨衣公司标志
2.7一个巧用汉字意象的典型案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背景》栏目标志
2.8一个与建筑风格调性吻台的汉字标志
西山别墅标志
2.9一个精选喻体,以形喻意的基金会标志
抗日战争史研究暨和平教育基金会标志
2.10一个海归学子汇聚、拓展的企业标志
北京圣元轻工发展公司标志
2.11一个设计师联手参与的设计义展徽章设计
抗击非典徽章
2.12市场反馈:一个大幅提升晶牌的食品业标志
北京美丹食品有限公司标志
2.13一个以象生义,突破难点的特殊行业标志
北京康科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标志
2.14一个字母组台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商业企业标志
中贸联实业有限公司标志
2.15一颗中国传统印章,肩负发展海外教育的基金会标志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标志
2.16一个强调整台平衡,和谐互动的北京市重点中学标志
北京市第九中学标志
2.17一个用抽象图形体现活力、理性、多元的新成立的高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标志
2.18一个兼形兼字,包含校训,辐射特色的知名大学标志
北京化工大学标志
2.19一个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机构标志
北京四海华仁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标志
2.20一个和共和国10周年“同名同龄”的企业标志
大庆油田标志
3.论朱维理的设计
3.1如何与中国元素结合创设新的设计境界
3.2意在形先、以形托意、以意造形、形意兼备
3.399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宣传品设计评析
大型活动形象设计如何具备吸引大众参与的魅力?又如何吸引大众眼球进行告知,唤起欲望,促进参与呢? 这本设计独自是“我”的“心画”:集中了“我”设计生涯中的幅幅心画,是笔者用心对外界世界的洞察、感知和行动。这些自己用眼、心、手共同制作的独特设计符号,出现在举世瞩目的国家大型活动现场、为奥运新建的T3航站楼、京城知名的商厦……它为人与社会搭建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润畅着经济发展的车轮。【作者简介】 朱维理,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创意总监。 他专业从事广告和整体形象策划设计,其广告作品(包括集体创作)在全国广告展中多次获奖其中“南京依维柯”报纸广告获中国广告大奖银奖广告公司委员会金箭奖。 他是国内较早将Cl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设计师,为“中意冰箱”、“首都国际机场”、“蓝岛大厦”等多家企业和“航飞天门洞”、“穿越太湖桥”、“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中华慈善大会”等国家级大型活动设计标志并部分导入Cl。1999年5月为共和国50年庆典设计了专用标志,这在新中国国庆庆典史上是第一次。20042005年度被中国广告风云榜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平面设计师。 近年来,他把自己多年创意感悟结合现代广告创意理念,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推十合一寻求贴切、以一当十创造意外”的创意思维模式,好懂、易记、可操作、可检验。他还在清华美院、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相关院校开设讲座。 历任 中宣部全国公益广告大赛评委 中国广告协会全国优秀作品评委 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会徽评审委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招贴沙龙展国内作品评审主任 首都国庆五十周年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