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9.0
本书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52)》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二卷,是在十年查阅整理经济档案的基础上撰写的。全书大量使用了第一手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翔实。其中对于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其运行机制和体制演化,作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工业化主体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具体生动地阐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经济效益、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作了细致地叙述与分析。该书与同类著作相比较,内容更为全面,不仅包含宏观经济形势和工农业生产情况,而且对这一时期的企业体制、市场、物价、财政、金融、投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劳动就业、城市化、人民生活等,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所反映。与第一卷结合起来阅读,对于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经济社会状况,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形成历史,具有宝贵价值。
从千年史看共和国60年的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同步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宏观调控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中的创新政策及其展望
中国“能源增长极”构建与培育分析
中国经济的转型
“需求拉动”最终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以内需为主保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破解“关系经济”迷局
1949~1953年中国企业劳动保险特征探析
传统体制下劳动制度的效率与公平研究
以公共供给为取向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评价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改革农地制度实现中国工业化
中国地权市场演进和要素组合的制度绩效:1978~2008年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及路径选择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牧区发展观的演变分析
对中国构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思考
论新中国6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创新与趋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调控职能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历史回顾及其走势分析
改革30年:必须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
中国民营经济30年发展及其制度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变迁路径
论经济发展中的物质资本配置
中国地方政府建设融资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合”事业发展研究
思想路线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仍呈蔓延之势时,我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认真地总结6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妥善解决国内外的经济热点问题。《共和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展望》探讨研究了中国计划体N30年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30年的前景、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脉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现阶段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重要学术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当前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锐意进取,奋力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