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1.0
一天深夜,侨居巴黎的美国外交官亨德森的遗孀及其女佣在自己的别墅里惨遭杀害。现场留有被告厄尔丹的胶鞋印和血指纹,他也承认当时曾到过现场。重罪法庭经过审理,很快判处厄尔丹死刑。麦格雷回巴黎后,对此案的破绽进行了反思,认定厄尔丹无罪,建议重新侦破此案,并大胆提出一项试验计划。然而,厄尔丹在临刑前夕却越狱潜逃了。巴黎舆论为之大哗。此后,又接连发生了厄尔丹自杀未遂、亨德森别墅继承人克罗斯比在别墅自杀身亡等意外事件,案情扑朔迷离,悬念叠出。那么,究竟是谁把水搅浑?麦格雷又是如何排除干扰,最终抓到真正的凶手的呢?这是一部描写高智商犯罪的侦探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成为刑侦人员必读的一部经典作品。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Ⅰ重监区十一号牢房
Ⅱ睡大觉的逃犯
Ⅲ一份撕破的报纸
Ⅳ“大本营”
Ⅴ爱吃鱼子酱的人
Ⅵ楠迪客栈
Ⅶ好小子
Ⅷ在凶宅里自杀的人
Ⅸ第二天
Ⅹ大变活人的壁橱
Ⅺ掷骰子
Ⅻ刑场失足
附文:西姆农与他的巴黎情结
前言
富有人情味的侦探小说(代译序)吴岳添法国人读到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1846年6月11日,它被一个匿名者改写后刊登在《日报》上,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法国的侦探小说于是应运而生。在爱伦.坡的影响下,埃米尔.加波里奥(18351873)写作了一系列侦探小说,例如《巴黎的奴隶》(1868)和《脖子上的绞索》(1873)等,比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要早得多,因此被誉为法国侦探小说之父。不过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在20世纪才真正发展起来的。从1905年到1939年,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创作了二十二卷关于亚森.罗平探案的故事,侠盗亚森.罗平因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侦探。而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则是乔治.西姆农,他不仅作品最多、影响最大,而且真正使法国的侦探小说走向了世界。
乔治.西姆农(1903.2.131989.9.4)生于比利时的列日,父亲是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从小就立志创作,十六岁就成为《列日日报》的记者,报道该城的社会新闻,写些幽默的短评。他十八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就是以乔治.西姆农为笔名的《在拱桥上,列日故事》。他于1922年来到巴黎定居,开始写作以色情、暴力和犯罪为题材的连载小说,从1923年到1933年的十年间,共发表了将近两百部小说、一千多个故事和大量文章。他靠稿费摆脱了贫困,还买了一艘汽艇在欧洲漫游。他酷爱体育,喜欢骑马、骑自行车和拳击,乐于到世界各地去冒险。
1929年,西姆农创作了小说《拉脱维亚人彼得》,写麦格雷探长潜入乞丐群中,去追寻一个经验丰富的流浪汉的故事。由于他当时正在荷兰,就把麦格雷的出生地安排在荷兰的戴尔菲西村。1931年,他首次用真名发表了这部小说,同年发表的《黄狗》(1931)和《十字街头之夜》(1931),也都是以麦格雷为主人公的。他笔下的麦格雷是个头戴圆顶礼帽、抽着烟斗的胖子,外表似乎有点迟钝,其实是个冷静沉着的侦探,不但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而且富有人情味,因此,他开始登台,便给读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时的警察局长克萨维埃.吉夏尔喜欢西姆农的小说,给了他许多侦探技术方面的指导,还让他和警察们一起破案,参与逮捕和审讯。从而使他的小说写得愈来愈真实,愈来愈生动。
从1945年到1955年,西姆农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后回到法国,从1959年起定居于瑞士洛桑。他每年都要出版三四部关于麦格雷的小说,例如《麦格雷的烟斗》(1947)、(麦格雷和无头尸》(1965)等。1968年,他在《麦格雷及其死亡》里结束了这位探长的侦探生涯,并在出版最后一部小说《麦格雷和夏尔先生》(1972)之后宣布停止创作。这时,他创作的关于麦格雷的小说共有七十二部之多,已经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各国上演,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戴尔菲西村甚至因此在1966年为这个虚构的探长竖立了一座雕像。
除了麦格雷探案的系列小说之外,从《阿尔萨斯驿站》(1931)到《无辜者》(1972),四十年间,西姆农也写过多达一百一十部犯罪心理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看火车驶过的男人》(1938)、《屋子里的陌生人》(1940)、《曼哈顿的三个房间》(1946)、《致法官的信》(1947)、《白雪污痕》(1948)等,这些作品虽然不是侦探小说,但也同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西姆农的探案小说着重描写的不是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也不是案情的恐怖或侦探的过程,而是处于危机境遇里的平民百姓,研究他们的犯罪心理和造成罪行的社会环境,他们通常是在社会的压力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其实,每个人在特定的环境里都有可能犯下这类罪行。正因如此,麦格雷探长探案过程,不仅是为了发现凶手及其使用的手段,更是要感受导致犯罪的心理危机。因此,他经常有意无意地让凶手跑掉,正是出于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和怜悯。
为了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西姆农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各种场合,更经常到小酒吧去听顾客们闲谈。他只写自己熟悉的人物,以及他所了解的穷人和流浪汉的生活。他力图通过复杂曲折的案情去探索人性,显示出普通人的良知,这样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对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意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小说风格。
西姆农于1952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学院院士,他认为自己永远是比利时人,所以没有加入美国或法国国籍。他一生用过十七个笔名,写过三百多部作品,深受各国读者的欢迎。纪德早在1939年就说过:“我把西姆农视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也许是当今的法国文学中我们确实拥有的最伟大的小说家。”如今,他的小说精选集已经被伽里玛出版社收入了《七星丛书》,标志着他已经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法国经典作家之列。
这套丛书(第一辑)收入了西姆农的八部小说,除了上面提到的《黄狗》和《十字街头之夜》之外,还有《她是谁杀的》、《麦格雷与夏尔先生》、《酒吧悲情录》、《天命号马夫》、《人头重案》和《窗上人影》等,都是他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创作风格。
西姆农笔下的麦格雷,不仅是擅长推理破案的福尔摩斯,也有别于侠盗亚森.罗平,他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医生、一个律师、一个忏悔师,他要拯救的是人的灵魂。正因为如此,西姆农的作品才会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麦格雷探案集”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推理大师乔治.西姆农的犯罪浪漫主义代表作。在他的笔下,麦格雷是个头戴圆顶礼帽、抽着烟斗的胖子,外表似乎有点迟钝,其实是个冷静沉着的侦探,不但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而且富有人情味。西姆农力图通过复杂曲折的案情去探索人性,显示出普通人的良知,对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意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小说风格;他创作的关于麦格雷的小说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各国上演,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忠实的比利时人,却创造了巴黎最伟大的探长麦格雷。他中学未毕业,却成为当时欧洲知识分子十分推崇的作家。纪德说:“人们每每问我该读西姆农的哪本书时,我的回答总是:全部!”本雅明说:“我读他的每本书。”乔治.西姆农是公认的心理大师,小说中却没有任何的心理描写。他奉行极简主义,将侦探小说写成了纯文学,却宣称要摒弃作品中任何的文学元素。“麦格雷探案集”(第一辑)收入了西姆农的八部小说,除了《黄狗》和《十字街头之夜》之外,还有《她是谁杀的》、《麦格雷与夏尔先生》、《酒吧悲情录》、《天命号马夫》、《人头重案》和《窗上人影》等,都是他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创作风格。作者简介: 1903年2月13日生于比利时列日,1989年9月4日谢幕于瑞士洛桑。17岁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1929年第一本麦格雷问世。一生创作小说300多部,采用笔名近30个,被译成55种语言,50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他的读者数以亿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人头重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麦格雷探案 | ||
9787544701662 如需购买下载《人头重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译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1.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人头重案是译林出版社于2006.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4.45 的主题关于 侦探小说-比利时-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