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4.0
本书选取特定文学现象切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打破学界对“革命加恋爱”文学的偏见和定见,以独特视角阐释中国20世纪最重要文学思潮--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围绕1930年代文学中的“革命”内容,本书挖掘、收集全新史料,填补了研究空白。在学界相关问题热议中,以深刻性、生动性成一家之言。本书目的是深入研究中国左翼文学,不仅提供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而且改变人们对左翼文学的刻板印象,呈现充满生动性、日常性的另一种左翼文学。另外,期待通过对1930年代革命思潮、恋爱思潮的分析,让读者进一步了解 “五四”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逻辑,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材料、新观念。
序言
导言 “革命加恋爱”、革命、左翼文学
第一章 “革命加恋爱”概念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革命加恋爱”概念的雏形
第二节 “革命加恋爱”概念的流变
一、作为“革命文学”谱系中的反例
二、被纳入文学史的“现实主义”主线
三、突破“现实主义”思维后的多种阐释
第二章 时代思潮中的“恋爱与革命问题”
第一节 “恋爱与革命问题”的提出
一、概说“恋爱与革命问题”
二、“恋爱与革命问题”的成囡
第二节 性解放视野下的“恋爱与革命问题”
一、废妻、“非恋爱论”
二、“恋爱游戏”
三、裸体游行与“共产公妻”
第三节 时代歧路:“恋爱”,还是“革命”?
一、“革命”压倒“恋爱”的价值趋向
二、作为“恋爱与革命问题”的张竞生离婚事件
三、对“革命”的反思
第三章 “恋爱”去势,“革命”崛起
第一节 启蒙主义受挫与知识群体转向
一、“新的生路”
二、政治高压下的“言语道断”
三、人心离散的南下风潮
第二节 “革命”:新的文学言说
一、时代潮流中的石评梅之变
二、“唯美——颓废主义”
三、颓废的,革命的
第三节 “革命文学”的登场
一、“粗暴的叫喊”与新言情
二、文学家,革命党人
三、另一种选择
第四章 “革命加恋爱”模式:想象革命的方法(一)
第一节 “力比多”的革命
一、被压抑的政治“力比多”
二、“时代女性”与性“力比多”
第二节 打出“幽灵塔”的革命
一、打不出的“幽灵塔”
二、被革命忽视的女性
第三节 “亦步亦趋”的革命
一、“modem girl”的文学创新诉求
二、“暹上梁山”的革命之路
第五章 “革命加恋爱”模式:想象“革命”的方法(二)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者的另类革命
一、向俄国虚无党文学致敬
二、与国内革命对话
第二节 被消费的革命
一、文学生产与“革命加恋爱”模式
二、革命与战乱
第三节 革命摩登
一、“现代派”文艺青年的“左倾”
二、关于“怎么写”问题
第六章 “革命加恋爱”文学的消解与左翼文学的确立
第一节 左翼文学的组织、规范化
一、左联转折与调控文学的手
二、批判“革命的浪漫谛克”
第二节 丽莎故事的三种讲法
一、“哀怨丽莎”
二、多面丽莎
结语
参考文献
本书所涉及主要文本的初刊、初版情况
后记
在极端政治化年代,那些以左翼文学为主潮的文学史著作为了“提纯”,肯定要看低甚至无视“革命加恋爱”现象。而后来为了“重写文学史”,又有人刻意贬低左翼文学的中心位置。更无视“革命加恋爱”潮流的历史价值。当说到“革命加恋爱”,似乎就有贬义和否定色彩,一般人会很客易就联想到文学创作中的幼稚、僵化、粗糙,等等,似乎这是荒唐的不值一议的闹剧。然而,熊权的这本《革命加恋爱现象与左翼文学思潮研究》却要告诉人们:重新审察“革命加恋爱”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左翼文学的关系,是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事。透过这一思潮,可以发现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革命”这个概念或口号为什么那样具有震撼性,能渗透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层面。熊权的《革命加恋爱现象与左翼文学思潮研究》围绕“革命加恋爱”文学现象,探讨193O年代的“革命”观念如何传播以及左翼文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相对运行于政治/文学思维轨道的左翼文学研究,《革命加恋爱现象与左翼文学思潮研究》以社会心理学的考察、文化研究的方法打开了新视野。其中细致的史料梳理、知人论世的研究阐释还原了历史语境,把握了“五四”之后的文学、文化发展逻辑,揭示了一向庄严肃穆的左翼文学的生动性与复调性,这是虽粗头乱服却元气淋漓、虽旁逸斜出却复杂丰富的另一种面貌。【作者简介】熊权,1977年12月生于湖南益阳。1996—2000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3—2007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已出版的书籍有《大家小集:茅盾》(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图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近年主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左翼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