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与宣城画派
梅清与宣城画派封面图

梅清与宣城画派

童永生, 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3.6

书籍简介:

本书对梅清生活的时代,梅清个人情况等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梅清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动乱剧变的社会

第二节明末清初的哲学和文学理论对绘画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明末清初绘画思想与形式的新特色

第二章梅清的生平

第一节梅清的家世

第二节梅清的简历

第三节梅清的交游

第三章梅清的艺术

第一节梅清的诗歌艺术

第二节梅清的书法艺术

第三节梅清的绘画艺术

第四章宣城画派概述

第一节梅清、石涛及宣城画派

第二节宣城画派的形成基础与条件

第三节宣城画派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宣城画派的主要范畴

第一节宣城画派中的主要画家及其艺术

第二节有关宣城画派的争鸣

第三节有关宣城画派的余论

附录宣城画派主要画家的作品图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2005年6月在安徽合肥举行的“新安画派继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和陈传席先后谈及“宣城画派”。薛永年先生称:“宣城派我最早是听陈传席先生提出来的,他是用开派画家梅清的籍贯来命名的,包括梅氏家族这么一批人。陈先生说,皖南地区在明末清初有三个画派,第一个是以渐江为首的新安派,第二个是以梅清为首的宣城派,第三个是以萧云从为首的姑孰派,统称为皖南诸画派。”陈传席先生说:“我研究新安画派是23年前,20多年过去了,有个事情刚才被薛永年先生揭露出来了,就是当时皖南有几个画派呢?姑孰画派有了,新安画派有了,就是没有宣城画派,我当时写这个问题时,跑到南京去查地方志,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藏地方志最多的一个学校,也没有查到宣城画派,后来我就把梅清写成宣城画派。为什么没有宣城画派呢,当时宣城三大家,梅清还不是最厉害的,当时名望大的还有不少。我想可能是这样,当然也没有最后结论。”从二位的发言中即可看出,与宣城梅氏家族直接相关连的“宣城画派”的问题,是我国在对古代美术史研究申尚存有一定学术空间的问题。

“宣城画派”,有还是没有?该不该有?或者说,被研究的对象群体,能不能成为派?对其研究,有没有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换言之,有没有研究的意义?这些不仅是学术问题,还含有对历史的态度问题,甚至包含着研究方法的问题。如果说没有研究的意义,或者是意义不大,长期以来学人们对此“惜墨如金”或理会不多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作为历史的真实现象,由于在更大的地域画派的笼罩下而被学人们,忽略未计,那就实为遗憾。尤其是在国力增进的今天,关注地方历史人文价值的发掘,在很多地方已被看做与发展工商一样的重要。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之于人的生计和生命意义而言,虽然有先后、內外、高低之别,但就通俗的人类文明发展观,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发展文化事业、研发人文资源,表明一定范围的人的生活摆脫了不能温饱的困境,朝着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去完善自身,且表征着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童永生著《梅清与宣城画派》一书,无论是对于学术、区域文化,还是对于现实社会,可谓以上意义兼而有之。

“家族”文化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钱穆先生说过,“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庭观念上筑起的。黑格尔也曾用“家庭的精神”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更有甚者,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把中国描述为一个“家族结构式的国家”。因此,对“家族”的研究,在史学界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家族学。

宣城梅氏是望族,自北宋年间诗祖梅尧臣“以诗名家”以后,文风蔚起,历代名家辈出,故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据考,宣城东南约70里有一柏枧山,此山以古代僧人柏皮为枧引水入厨而得名。山南庄位于文脊山阳之麓,是文峰梅氏聚族而居之地。文峰梅氏系梅尧臣幼子梅坦之孙梅集明迁徙于此的后裔。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支族仅明清时期就涌现了进士、贡士、单人及朝廷与地方府、州、县官员达百余人,其中不乏精通经、史、子、集、诗词、书画、曲艺、历算方面的大家。康熙年间,是宣城梅氏家族于多方面卓荦不群的又一个鼎盛期,不仅诞生了一个以梅文鼎为首,长达100多年的“宣城数学派”,而且一个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几乎在同时期形成了。

梅清幼而聪,勤于学,读书动辄竟夜不寝;好山水,喜奇景,溪谷邃深、峰岩回曲的柏枧山景,常使他迷恋其中。家族文化和家乡山水,加上未仕人生和交广历多,熔铸了梅清傲岸、豁达、超逸的性格。梅清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乡试中举,此后连续四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此他决然放弃科场取仕之道,开始了崇尚个性、纵情山水、痴迷于习诗作画的特立人生。他的诗雄迈隽逸,二十岁前就辑成了诗集《稼园集》,以博雅而负盛名。他在会试期间,往返游览燕、齐、吴、楚之间,饱览名山大川的秀色奇姿,此时的创作多以山水为主,其中以泰岱烟云最为突出。中年后,梅清回归故里,把创作激情和艺术追求全部投入到对家乡一往情深的艺术创作之中,《宣城二十四景图》是他此时的呕心沥血之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响山泛舟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敬亭烟雨图》,概是此时的代表作。

在绘画上,梅清自己说过多学元人,尤其得力于倪瓒、沈周笔意。他“师古”不“泥古”,认为“古人在我”,且能自觉融入“我法”于创作中;他博采众长,在小东门天延阁画室,曾与各地、各派来宣城的画家研习画艺、切磋画理,其间与石涛僧交往最密,艺术上互为影响。就此史实,永生君在《梅清与宣城画派》中专设篇幅将石涛在特定时期的艺术融于宣城画派之中,不无道理。此外,与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弘仁、姑熟画派创始人萧云从也有过甚密的交往。山水、松石是梅清绘画所擅长,他喜画黄山,自称“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后期曾长时间深入黄山,登峰入谷,对景写生。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奇峰、异石、怪松、飞瀑、流泉、云海各种景物,无不收入笔底。他笔下的黄山多以气势取胜,运笔流放、用墨酣畅、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动感,使其,黄山题材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故被历代尊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画派和黄山》中评道:“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梅清除了自己在画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之外,在他的影响和扶持下,还造就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生,在清代画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较为著名的有其子梅蔚,从子梅磊,侄孙梅庚、梅种等,其中以梅庚的名气最大。虽然是不大的区域范围,但如此之多的梅氏画家群体,依据家族的庭训传承着具有较高文化品格的艺术薪火,在那个特定的时段里,构成了一个以家族为主体的画派,是顺理成章的事,无论族內还是族外,都是会认同的。至于“宣城画派”和“黄山画派”的关系,可谓派中之派;至于梅清本人,不仅是“黄山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宣城画派”的创始人。永生君正是把握了这样的学术观点,展开了他的以点带面的研究。

永生君在撰写《梅清与宣城画派》的过程中,不仅将梅清个案的生平、人品及诗书画诸艺置于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和品评,阐发其艺术的时代性和个性,而且通过对梅氏家族脉系中的画人作系统的收集和厘清,确定其在“宣城画派”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又能拓展视野,将一些较长时间寓居皖南并与梅清等人志同道合的外族画家,纳入“派”内作出合理的同步研究,以进一步拓宽宣城画派的价值和影响。如此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具有了现代人的史学品格。全书非但不是以踵武前贤为能,而是在广泛参考和吸纳同类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尊重史实,凭借自我感悟,以点带面、探微入幽,多有踵事增华发别人未发之处。

我与永生君同事13年之久,他是关术科班毕业,又有音乐天分,喜读书,能耐得住寂寞,算得上是苦学派中人。我们在一起做过两项艺术方面的教科研课题,他也独立主持过省、院级课题,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文章,他跬步登高,一步步走进学术领域,在学术和艺术界较为浮华躁动的当下,实令人感动。前两年他考入山东大学攻读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潜下心来,不声不响地开始对梅清的个案进行研究。两个多月前,他将两本厚厚的文稿放到我的面前,执意嘱为序,让我为之既惊又喜。他已不再停留于高校学人们为了满足职称评审所保持的一般学术兴味,而是具备了广定的研究学问的功力。此书的完成,证明了永生君板凳经坐十年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是以先睹为快的心情陆续读完全书的,同步于电脑上陆续噼里啪啦记了些感受。像我这样俗务充身的人,数年来只能利用假日得清凉地,寻案事的欢喜心,静坐于电脑前将零星的东西整理成篇,汗颜是为序。

傅爱国2007年2月21日于巢湖开心居

后记

这本部头不大的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到久违的快乐和轻松,虽然说是本小书,但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

我是在山东大学读研期间开始着手收集梅清的相关研究资料的,但是受条件制约,梅清有的作品(影印本),笔者至今未能亲见;涉及梅清生平行止以及宣城画派中有些画家的资料,笔者至今未能找到。因此,本书有的论点不免存在可商榷之处。这不仅因为人的认识有一个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因为有些资料的发现,会直接改变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些论点必须修正,有些论点则可能进一步充实和展升。

毋庸赘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研究的深入、公秘收藏的梅清及宣城画派其他画家作品的陆陆续续“亮相”,笔者有些观点日后会有变化,这是完全可能的。梅清及宣城画派的研究应该出现新局面。为此,笔者祈盼方家不吝指正。

本书系巢湖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在酝酿和写作过程中,曾经得到安徽大学出版社汤奇学社长、朱寒冬副社长及原黄山书社沙宗复老师的热情指点和帮助;巢湖学院傅爱国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傅先生在美术史学领域驰骋多年,特别是对中国艺术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无私地将他的相关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传授于我,并将他对学说问题的敏锐洞悉和对后进的提携帮助充分反映在他所写就的序言当中;尤其感谢马晓波编辑,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审阅全部书稿,甄别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批评,她的灵慧、品味与敬业,为本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笔者在此向他们表示深切谢忱!童永生2007年4月27日

内容摘要:

  宣城梅氏是望族,自北宋年间诗祖梅尧臣“以诗名家”以后,文风蔚起,历代名家辈出,故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说。“黄山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宣城画派”的创始人梅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书不仅将梅清个案的生平、人品及诗书画诸艺置于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和品评,阐发其艺术的时代性和个性,而且通过对梅氏家族脉系中的画人作系统的收集和厘清,确定其在“宣城画派”的执牛耳地位。  本书不仅将“黄山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宣城画派”的创始人梅清个案的生平、人品及诗书画诸艺置于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和品评,阐发其艺术的时代性和个性,而且通过对梅氏家族脉系中的画人作系统的收集和厘清,确定其在“宣城画派”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又能拓展视野,将一些较长时间寓居皖南并与梅清等人志同道合的外族画家,纳入“派”内作出合理的同步研究,以进一步拓宽宣城画派的价值和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梅清与宣城画派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1103144
《梅清与宣城画派》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安徽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3.6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37 印数 15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梅清与宣城画派是安徽大学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72 的主题关于 梅清(1623~1697)-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