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11
定价:30.0
《成唯识论》为唐代玄奘等对印度瑜伽行学派经典《唯识三十颂》学说而成之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但唯识思想幽玄难解,不加注释,一般人看不懂,作者对原著进行校勘与标点,对普及佛典知识极有裨益。
绪说卷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附录 (一)《唯识三十颂》浅析 (二)《唯识三十颂》三种译本 汉译《唯识三十论》 梵文《唯识三十颂》原文 西藏译《唯识三十颂》后记
《成唯识论》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成唯识论注释》由释大恩、蒲正信注释,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成唯识论注释》由释大恩、蒲正信注释,《成唯识论注释》之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一切,期以观万法唯识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其内容为:(1)卷~至卷二前段,论释“由假说我法”等颂,破斥执著实我、实法之外道及小乘。(2)卷二中至卷四中,论释“初阿赖耶识”等颂,阐明阿赖耶识之相。(3)卷四中至卷五中,论释“次第二能变”等颂,阐明末那识之相。(4)卷五中至卷七中,论释“次第三能变、此心所遍行、依止根本识”等颂,次第阐明六识能变之相、六识相应之心所、诸识现起之分位”等。(5)卷七中至卷八中,论释“是诸识转变、由~切种识、由诸业习气”等颂,次第阐明一切唯识之义、诸识辗转之因果、生死相续之理等。(6)卷八中至卷末,论释“由彼彼遍计”等颂,阐明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之义。(7)卷九,论释“即依此三性”等颂,阐明三无性之义。(8)卷十,论释“乃至未起识”等颂,阐明五位之相;五位乃是悟入唯识相性之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