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封面图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

黄鸣奋,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50.0

书籍简介:

本书对数码艺术应用、开拓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梳理,对社会科学领域内潜在的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作了前瞻性的探讨,为数码艺术的发展及其对学术研究提供的便利作可行性探讨。

作者介绍:

黄鸣奋,1952年生,厦门大学教授。曾从事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中国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文艺传播学等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媒体艺术与数码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独立完成的专著22部,主编丛书4套,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另有合著、教材等多种,总字数1000多万。其中,2000年以来在数码艺术领域出版个人专著1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人文、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2项,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项,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颁发的福建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书籍目录:

本书体例

绪论: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的由来

一、机遇:艺术理论的创新

(一)震撼:多种革命的合力

(二)佳境:文化与科技交融

(三)趋势:艺术理论的转型

二、进程:中西思潮的汇流

(一)涌泉:西方数码艺术研究的发展

(二)波澜:西方数码艺术研究的影响

(三)新浪:我国数码艺术研究的进展

三、本书:学科建设的探索

(一)先导:数码艺术的研究

(二)开拓:交叉学科的思路

(三)对话:学科建设的呼吁

(四)矩阵:本书篇章的构成

第一篇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基础

第一章 基础略论

第一节 返本归宗:原点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集合原点:总括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归属:国外相关著作中的数码艺术集合

(二)视角:国内相关著作中的数码艺术集合

(三)拓展:国内外相关论著中的新媒体艺术集合

二、逻辑原点:正名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数码概念:词源意义上的正名

(二)数码艺术:理论意义上的正名

(三)数码样态:实践意义上的正名

三、发生原点:溯源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数码艺术发生原点:神话与电脑

(二)数码艺术起源研究:历史与现实

(三)起源研究理论问题:随机与自觉

第二节 深识大体:范式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辨识:数码艺术范式的由来

(一)要素划分:艺术范式的层面

(二)要素组合:艺术范式的代表

(三)要素更新:艺术范式的转变

二、构成:数码艺术范式的子类

(一)社会层面:艺术交往新形态

(二)产品层面:艺术生产新模式

(三)运营层面:艺术发展新态势

三、倾向:数码艺术范式的演化

(一)横向:移用与创新

(二)纵向:颠覆与回归

(三)立体:去经典化和再经典化

第三节 事有定分:属性对于数码艺术研究的意义

一、属性解析:阐释数码艺术渊源的切入点

(一)标识:古代数字化与广义数码艺术属性

(二)海涵:当代数字化与狭义数码艺术属性

(三)理论:数字化审视与数码艺术研究属性

二、属性集成:判定数码艺术特征的参照点

(一)层次:共有属性与特有属性

(二)虚拟性: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三)现实主义:客体属性与主体属性

三、属性辨识:进行数码艺术操作的出发点

(一)重组:作为数码艺术特色的属性

……

第二篇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范畴

第三篇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例析

第四篇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扩展

内容摘要: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套装1-4册)》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学术专著。全面审视并剖解数码艺术广泛涉及的领域,从理论到应用的交叉点上,逐个开掘新学科产生的潜在性与可能性。全书共分四册:一、总论;数码艺术潜学科群基础研究;二、数码艺术潜学科范畴研究;三、数码艺术潜学科群构成研究;四、数码艺术潜学科群拓展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8607830
如需购买下载《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是学林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06-39 的主题关于 数字技术-应用-艺术-设计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