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0.0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城市供水应对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要点》、《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加固和重建技术手册》等资料,其内容涵盖“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道路建设”等诸多方面,以期于为灾区全面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撑作用。本书对新农村及村镇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1章 村镇总体规划 1.1 村镇规划总则与灾后重建的原则 1.1.1 村镇规划总的原则 1.1.2 村镇灾后重建的原则 1.2 总体规划 1.2.1 总体规划的任务 1.2.2 总体规划的内容及成果 1.2.3 建设规划 1.2.4规划的审批 1.2.5 规划的实施 1.3 规划中的人口预测 1.3.1 人口规模分级 1.3.2 村镇人口规模的预测 1.3.3 规划人口的分类预测 1.4 用地分类与主要建设用地指标
第1章 村镇总体规划 1.1 村镇规划总则与灾后重建的原则 1.1.1 村镇规划总的原则 1.1.2 村镇灾后重建的原则 1.2 总体规划 1.2.1 总体规划的任务 1.2.2 总体规划的内容及成果 1.2.3 建设规划 1.2.4规划的审批 1.2.5 规划的实施 1.3 规划中的人口预测 1.3.1 人口规模分级 1.3.2 村镇人口规模的预测 1.3.3 规划人口的分类预测 1.4 用地分类与主要建设用地指标 1.4.1 集镇用地分类 1.4.2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4.3 集镇建设用地的选择 1.5 农村住宅区规划 1.5.1 农村住宅区规划总的原则 1.5.2 农村居住用地规划 1.6 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规划与城市设计 1.6.1 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的公共设施构成 1.6.2 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1.6.3 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的规划布局 1.6.4 村镇中心区城市设计 1.7 工业(园)区规划 1.7.1 工业(园)区的规划内容 1.7.2 工业(园)区的规划程序 1.8 新农村防灾减灾规划 1.8.1 新农村抗震防灾规划 1.8.2 新农村防洪减灾规划 1.8.3 新农村防火减灾规划第2章 村镇建筑设计 2.1 村镇灾后重建的原则 2.1.1 村镇灾后重建的总体原则 2.1.2 村镇建筑设计的原则 2.1.3 村镇灾后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 2.2 村镇灾后重建的主要建筑类型 2.3 村镇住宅建筑设计 2.3.1 一般要求 2.3.2 村镇住宅建筑设计 2.3.3 村镇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 2.3.4 细部设计 2.3.5 村镇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2.3.6 沼气池 2.3.7 村镇住宅建设的外观设计 2.4 村镇中小学建筑设计 2.4.1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2.4.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计 2.4.3 行政及生活服务用房设计 2.4.4 相关指标 2.5 村镇社区中心建筑设计 2.5.1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2.5.2 村镇社区中心建筑设计 2.5.3 相关指标第3章 村镇结构设计 3.1 结构设计原则 3.1.1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3.1.2 选择利于抗震的地基和基础 3.1.3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竖向)布置 3.1.4 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3.1.5 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 3.1.6 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 3.1.7 注意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质量 3.1.8 采用减震新技术 3.2 结构体系的类型 3.3 材料 3.4 设计参数 3.5 框架结构设计 3.5.1 结构平面布置 3.5.2 框架梁 3.5.3 框架柱 3.5.4 梁柱钢筋的锚固 3.5.5 楼板 3.5.6 填充墙体 3.5.7 楼梯 3.5.8 基础设计 3.6 砌体结构设计 3.6.1 结构平面布置 3.6.2 墙体设计 3.6.3 圈梁、过梁和构造柱 3.6.4 板、楼梯和基础 3.7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 3.7.1 结构平面布置 3.7.2 托墙梁 3.7.3 抗震墙 3.7.4 楼盖 3.8 砖木结构设计 3.9 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3.9.1 隔震结构设计 3.9.2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第4章 村镇给水与排水 4.1 给水水源选择 4.1.1 给水水源的选择 4.1.2 地下水源取水 4.1.3 地表水源取水 4.2 净水厂的总体设计 4.2.1 水厂厂址的选择 4.2.2 水厂布置 4.2.3 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4.3 给水管网及调节构筑物 4.3.1 给水管网的布置 4.3.2 树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 4.3.3 调节构筑物 4.4 排水管网及附属构筑物 4.4.1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4.4.2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4.4.3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4.4.4 排水管网的附属构筑物 4.5 污水厂厂址的选择 4.6 污水处理和利用 4.6.1 物理处理法 4.6.2 化学处理法 4.6.3 生物处理法第5章 村镇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5.1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 5.1.1 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 5.1.2 村镇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 5.2 建筑垃圾处理 5.2.1 建筑垃圾评估 5.2.2 建筑垃圾处理 5.2.3 建筑垃圾再利用 5.3 秸秆类废弃物(生物质)的资源化处理 5.3.1 常见生物质气化炉 5.3.2 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村镇的应用 5.4 村镇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 5.4.1 标准型水压式沼气池 5.4.2 村镇家用沼气池的建造 5.4.3 村镇家用沼气池工程启动运行方法 5.4.4 小型沼气池配套设施 5.5 太阳能资源利用 5.5.1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分布 5.5.2 太阳能利用技术第6章 村镇道路建设 6.1 行车对道路的要求 6.1.1 行车对拐弯的要求 6.1.2 道路纵坡 6.2 路基路面设计 6.2.1 路基路面的一般规定 6.2.2 路基的高度和边坡 6.2.3 路基路面的排水 6.2.4 路基的防护 6.2.5 道路的路面 6.3 路基路面施工 6.3.1 路基施工 6.3.2 路面施工 6.4 道路灾后恢复与建设 6.4.1 道路灾后恢复与建设的原则 6.4.2 道路的快速修复技术参考文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地震灾区城市供水应对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要点》、《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手册》等资料,其内容涵盖“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道路建设”等诸多方面,以期为灾区全面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设计参考和技术支撑作用。本书对新农村及村镇建设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具体指导灾后重建及乡镇建设中工程技术工作,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专家紧急编写了《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一书,其内容涵盖“村镇总体规划、村镇建筑设计、村镇结构设计、村镇给水排水设计、村镇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村镇道路建设”等诸多方面,以期于为灾区全面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2102136 如需购买下载《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84.2 的主题关于 地震灾害-灾区-乡村建设-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