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本书为“高等院校翻译专业系列教材”系列丛书的一本翻译理论教材。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在书中系统介绍了翻译学理论的发展及研究方向,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却始终不离开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从传统译论研究谈至当今新译学的发展,框架清晰,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生动,是翻译专业本科生了解基础翻译理论以及研究生系统研究翻译学发展的绝佳学习教材。
导论 自由出入于学科之间才能做大学问
第一辑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终结与更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理论的阐释
第二节 融合创新之途:新译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译论
第三节 中西译论之间:昔日的文质与今日的直译意译辨析
第四节 中国翻译学建设十大问题与文化转向在译界的十大表现
第二辑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吸收与融合
第一节 借鉴西方传统:批评的概念与当下的趋势
第二节 翻译研究学派与中国当下的翻译学研究
第三节 传承与超越:关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翻译观
第四节 归化异化三论:从翻译策略到翻译过程的展开
第三辑 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的翻译及批评
第一节 国学之维: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技巧
第二节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英译略论
第三节 “合则流媚,乖则雕疏”:评孙大雨译唐人《书谱》
导论 自由出入于学科之间才能做大学问
第一辑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终结与更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理论的阐释
第二节 融合创新之途:新译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译论
第三节 中西译论之间:昔日的文质与今日的直译意译辨析
第四节 中国翻译学建设十大问题与文化转向在译界的十大表现
第二辑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吸收与融合
第一节 借鉴西方传统:批评的概念与当下的趋势
第二节 翻译研究学派与中国当下的翻译学研究
第三节 传承与超越:关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翻译观
第四节 归化异化三论:从翻译策略到翻译过程的展开
第三辑 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的翻译及批评
第一节 国学之维: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技巧
第二节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英译略论
第三节 “合则流媚,乖则雕疏”:评孙大雨译唐人《书谱》
第四节 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及研究的三大任务——在第五届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四辑 民族典籍翻译与评析
第一节 追寻远逝的草原记忆:《蒙古秘史》的复原、转译及传播研究
第二节 君王荣耀之镜,典籍外译的福音:《福乐智慧》英译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 作为领域和课题的民族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以维吾尔族宗教经典《福乐智慧》为例
第四节 远古英雄的传唱与回响:论藏蒙史诗《格萨尔》的域内翻译与世界传播
第五辑 西方经典的翻译与评析
第一节 世界文化典籍与西方文明视野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节 世界文化典籍汉译的理论、体例与技巧
第三节 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译者序言
第四节 作家手眼,译家风韵——写在《赫兹列散文精选》评点后
第六辑 《红楼梦》及其翻译研究
第一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实现“《红楼》译评”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第二节 《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前言)
第三节 试论霍译《红楼梦》体制之更易与独创
第四节 吴宓《红楼梦》研究论纲
第七辑 汉诗英译、复杂汉译与杂台创作研究
第一节 如将不尽,以古为新:论《诗品》今译和英译中的人称变换
第二节 一语天然,常译常新: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
第三节 《七湖诗章》与《刘彻》:杂合创作与复杂汉译
第四节 重铸雄奇瑰丽词,别求知音于异邦: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
第八辑 西北民歌与民间文学翻译研究
第一节 西北回响:让激情在黄土高原上燃烧
第二节 努力探索中国民歌走向世界的歌唱语言
第三节 西北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一一高建群小说《舐犊之旅》英译论稿
第四节 诗意与写意——秦腔新编历史剧《西湖遗恨》唱词英译略论
第九辑 翻译批评的原理与理论建设、
第一节 文化的分层概念与文学翻译批评基础
第二节 研究与批评:关于文学翻译批评的方法论考察
第三节 文学翻译批评的文本、文体变异与互文性
第四节 笔墨当随时代:翻译笔法的本体论阐释与现象学描述
第十辑 翻译批评评的个案分析与翻译家研究
第一节 译苑巨擘,艺坛慧眼:傅雷的文学语言观与译笔考辨
第二节 不屈的诗魂。不朽的译笔——纪念诗人翻译家查良铮逝世30周年
第三节 诗性智慧的探索——查良铮英诗汉译研究
第四节 译事三味,甘苦一心:读刘士聪教授《翻译与鉴赏》兼谈散文翻译
余论 回顾与迈进,择其善而固执者也
附录 王宏印主要论译著
《新译学论稿》是作者近来关于中国翻译学建设中一系列问题思考的结果,几乎涉及译学建设的方方面面,许多观点在学界是首次披露,一些材料和选题体现了个体研究的独特性,例如: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红楼梦》专题研究、诗歌翻译研究、文学翻译批评、民族文学与典籍英译,以及穆旦(查良铮)研究、吴宓研究等。虽然内容复杂多变,但并非庞杂散乱,而是统归文学翻译和批评性研究,分属于不同栏目,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却始终不离开基本问题。其讨沦本身又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和学术前沿的性质。其中有一些是新近的思考,例如文笔与译笔问题、文史哲如何打通等问题。本书的写作和修改体现了一些复杂的加工程序。除了一些分开发表过的文字之外,若干现成的文字(例如专著和译著的序言和学术发言,一般皆在一两万字,杂志上无法单独发表),仍然需要仔细修改,纳入一定的系统。有些部分要重新写过,还有的原来只是个题目或提纲,需要抽出时间专门撰写,才能完成。全书分为十辑,包括作者研究的诸多方面和一定的理论体系建设,同时体现个人语言特色和学术批评话语。全书前有导论后有余论,每辑前有导言,导言导论本身又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常常是相关论文的片段或节选,而不是一般的穿靴戴帽、落于俗套的文字。总之,作为文集荟萃,本书凝聚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和教学智慧,学界有称为“翻译学的中国化道路”的,但又有较强的个体化研究特色和个人写作风格,姑且名为“新译学论稿”,权作对中国翻译学建设的一份贡献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新译学论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0133904 如需购买下载《新译学论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新译学论稿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9 的主题关于 翻译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