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5.0
本书对纪录片最近二十年来在英国、美国和欧洲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本书讨论了非虚构电影和电视的主要类型、导演以及相关的议题。本书仔细地讨论了当前的实践,对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辨,认为文化研究和批评理论没有跟上实践的发展。
导论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第一章 事件:档案与新闻影片1.作为偶然记录的电影(accidental film):“泽普鲁德的电影”2.编辑电影与艾米尔·德·安东尼奥3.当代的个案:历史电视纪录片;原子咖啡屋4.小结第二章 解说:电影及其声音1.传统的“上帝之声”解说:《战争中的世界》与《哈维·米尔克的时代》2.讽刺性的解说:《荣军院》与《圣·彼得洛之战》3.女性的声音:《没有阳光》4.小结第二部分 直接电影的遗产第三章 纪录片旅程1.跨越时间的纪录片制作:《人生7年》与《篮球梦》2.朝向“最终方案”(Final Solution)的旅程:《浩劫》与《终点旅店》3.自反性旅程:《伦敦》与《谢尔曼远征》4.总结第四章 新观察式纪录片:从纪实性肥皂剧到电视真人秀1.纪实性肥皂剧:真实性娱乐的来临2.电视真人秀与类型化纪录片:“他人即地狱”第三部分 表演第五章 总统与影像1.约翰·肯尼迪:电视与电影的正面影响2.理查德·尼克松与电视的危险3.克林顿与《唐纳1998》4.小布什与《华氏9·11》5.小结第六章 表演式纪录片1.风格、意义与表演主体2.表演式纪录片中关于作者身份的议题3.“明星导演”:尼克·布鲁姆菲尔德4.小结第四部分 新的方向第七章 当代纪录片:表演与成功1.《山村犹有读书声》2.《战争迷雾》:来自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十一条经验教训3.《追捕弗里德曼家庭》4.《冰峰168小时》5.小结译者后记
本书意在从历史与理论的多重视角,质疑西方纪录片长期以来对影像与真实所做的二元区分,并间接回应了茱迪斯·巴特勒的批判理论。作者认为,纪录片、真实与纪录片观众之间的协定远比许多理论家直截了当——纪录片永远不会成为真实本身,或因其具备再现的特质而抹杀真实、使之无效。并且,观众不需要透过任何标志或引号,就能理解纪录片既是真实与影像之间、亦是诠释与偏向之间协商的产物。纪录片建立在渴望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之上,或言之,文本本身揭示出,纪录片对最真实的事实性再现模式的追求,与这一目标的不可能性之间存在张力。本书观点新锐,适用于任何对媒介研究,特别是对纪录片感兴趣的读者。【作者简介】 斯特拉·布鲁兹(StellaBruzzi),英国考文垂华威大学电影电视研究学院教授,纪录片研究专家,2008—2011年曾担任艺术系的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纪录片与媒体、社会性别与电影、服装与影视等。她在电影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已出版多本相关著作。 吴畅畅,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媒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媒体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精神分析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文章数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新纪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纪录·影像·海外与中国 | ||
9787309100815 如需购买下载《新纪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新纪录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3.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1 的主题关于 纪录片-电影评论-世界-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