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旷野
心中的旷野封面图

心中的旷野

鲁枢元,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散文集。是以生态批评理论为主题思想,以生态平衡、生态保护为主题内容撰写的数十篇散文,并配以适量的照片。

书籍目录:

题记

1荒野启示

荒野的伦理

我们与牠们

命债

疯牛病与精神生态

阿城与羊

蛇与农夫

东郭先生卖狼肉

狮娘

蛇迹

鱼殇

海囚

狗苟

草魅

为野草说情

小西家阳台上的花、鸟、鱼、石

2晨星寥落

晨星寥落

豆角秧

斑驳

井台

门后

玩具

荇藻

春江花月夜

薛姥娘

外婆的茅屋

不绝如缕

风灯

老照片

江湖

抓药

拳师

薛琨

狗尾巴草

蓝瓦松

灵光

3恍然若书

恍然若书

书与灯

王六郎

达尔文

生命诗篇

梵.高的目光

在意大利作家的沙龙里

生命的落差

成一的千山

九月里的寓言

初读黎紫书

震颤

石头的梦幻和呓语

汪曾褀的画

丰子恺与卡通

为大地.为生灵

逃向洞穴

大梦不归

桥上月光

老乡徐反修

诗人与都市之战

苍茫朝圣路

4达摩洞下

达摩洞下

王荣贵

江河纵横

潮起潮落

芳邻

包装

潮流与石头

垣娥与女魃

谁能聆听树叶的哭叫

海那边的玛格达

相遇在佛罗伦萨

阿诺河与惠济河

迷路

陌生的椰子树

绿色的云

“谷融”为水

姚拓是一棵树

5说鱼上树

说鱼上树

陕北纪行

舒适的囹圄

“掷”的消费

艺术垃圾.垃圾人

诗人的返乡梦

艺术与简朴生活

真古董假古董

两种野蛮

喇叭与世界

“眼睛”的简约

“风”与汉文化

鱼树禅机

前言

人们背离荒野已经太久太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便把走出荒野看作人类的进步,把背弃荒野看作人类的文明,甚至,把从地球上彻底清除荒野看作人类精神的伟大胜利。终于,人们在背离荒野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都市,走进全球电子化、市场化的无形网络,走进一个完全被钢筋、水泥、塑料、化纤壅塞的生存空间。然而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人们却遇到了始料不及的麻烦,不但基本的生存条件遭遇严重的损伤和污染,甚至人类的本能与天性都已经开始偏离自然,变得畸形、乖张起来。直到这时,人们才突然明白:荒野,原本是人类文明之根,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繁衍栖息的家园。

对此,东方的哲人,如中国的老子是早就已经做出过预言的:“荒兮,其未央哉!”“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背弃了这个“荒兮未央”的根源是注定要遭遇凶险的。

古代中国或民间、或文苑的诗人也都曾经表达过对荒野的亲情与敬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是没有人把这种诗人的“即景生情”真的当作回事。

直到现代社会的种种危机到来,人们才猛然惊醒,才重新开始向荒野表达自己的愧疚与崇敬。

西方当代生态学家、被誉为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民族先知的奧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old)曾指出:“荒野是人类从中锤炼出那种被称为文明成品的原材料”,“了解荒野的文化价值的能力,归结起来,是一个理智上的谦卑问题。……只有那些懂得为什么人们未曾触动过的荒野赋予了人类事业以内涵和意义的人,才是真正的学者。”自命为“走向荒野的哲学家”的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1mesRolstom),也曾强调:“荒野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展示着我们生命的根。

”只有在荒野里才蕴藏着这个世界的希望,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我们的这个世界,只有在荒野中我们才能重新找回理智和信仰,“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尽管生态学界的先知先觉们一再敲起警钟,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荒野仍在继续远离我们而去,甚至一去不再复返。如今,在我们的视野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块没有车辙的土地,找不到一块没有电线的天空。大气中弥漫着汽车释放的甲烷,海洋中沉积着工业排放的重金属,太空中穿行着密集的电磁波,就连神圣的喜马拉雅山上也开始被丢下成堆的垃圾……荒野,就这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点一点消失。

拯救的唯一希望在于当人们意识到荒野的消失时,荒野便开始走进人的心灵,开始重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自然中的荒野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已经化作心中的荒野,对于当代每一个个人来说,荒野或许就是一种人类太初洪荒的原始积淀,一种种族的集体潜意识。那也是内心的一些情绪和意象,一些眷恋与回忆,一些岁月的散落碎片,一些故土的斑驳陈迹,一些过往的淡淡忧伤、丝丝苍凉。

那就是我们心中的旷野。于是,荒野也就成了一个隐喻,一种精神生态意义上的隐喻。

像那渐行渐远的大自然中的荒野一样,心中的荒野该是我们每个人意识的源头,心灵的故乡;是我们原始的体验、鸿蒙的感受、混沌的思绪、蒙胧的憧憬。那又是一种无语的念想、执著的守望。那也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的栖息地。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伏着一片自己的心灵旷野。如果你能够暂时躲开喧嚣的市声,排解掉日常的焦虑,以宁静、恬淡的心态回顾一下自己的生命,追忆一下自己的童年,重温一下早已飘逝的梦幻,你也许就会回到那片蓊郁浩茫的旷野,那无疑就是一次心灵的返乡、精神的回归。

大自然中荒野遭逢的厄运,也许在根本上还是来自人类心中那片旷野的变异;就像现代都市里地面的硬化总是伴随着人的心肠的硬化一样;就像我们国土上大、小江河的污染总是伴随着大、小官僚的腐败一样。说到底,荒野的悲剧也是人心的悲剧,人们终也走不出“天人感应”的宿命,不同的只是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

所谓保护自然,所谓善待荒原,也许还必须首先从改善我们自己心灵的源头做出反省。

内容摘要: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伏着一片自己的心灵旷野。如果你能够暂时躲开喧嚣的市声,排解掉日常的焦虑,以宁静、恬淡的心态回顾一下自己的生命,追忆一下自己的童年,重温一下早已飘逝的梦幻,你也许就会回到那片蓊郁浩茫的旷野,那无疑就是一次心灵的返乡、精神的回归。本书实际上是一本散文集,主题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试图从一个新的维度,思考精神与生态、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地球上那宝镜一般美丽、梦幻一样神奇的湖泊在一个接一个地干涸了,梁山泊、圃田泽早巳干掉了,罗布泊也已经在1981年干掉了,白洋淀、微山湖、博斯腾湖、马纳斯湖都面临干涸的最后结局……大自然中荒野遭逢的厄运,也许在根本上还是来自人类心中那片旷野的变异;就像现代都市里地面的硬化总是伴随着人的心肠的硬化一样;就像我们国土上大、小江河的污染总是伴随着大、小官僚的腐败一样。说到底,荒野的悲剧也是人心的悲剧,人们终也走不出“天人感应”的宿命,不同的只是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作者简介:  河南开封市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文艺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批评诸领域有开拓性研究。代表作有:《创作心理研究》、《超越语言》、《精神守望》、《猞猁言说》、《生态批评的空间》等。为国家人事部命名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心中的旷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新视觉书坊
9787807303244
如需购买下载《心中的旷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心中的旷野是学林出版社于2007.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