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9.0
本书来自作者的心理学博客,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案例。每个章节都像一堂心理学课,只是去掉了其中令人厌烦的晦涩术语或冗长论述。它把大众科学、心理学与幽默机智融为一体,透彻阐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理性行为。书中总结了48个常见的心理误区,比如:你的通讯录里可能有上千个名字,但无论通讯技术如何发达,你只能和其中的大约150个人建立和保持关系(邓巴数字);你总觉得人人都在注意你外表和行为的每个细节,但事实上人们几乎不会注意你,除非你促使人们这么做(聚光灯效应);你以为,别人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个性;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更多是环境使然,并非源于他的秉性(基本归因错误)……书中的每个观点都基于心理学试验测试和量化研究,专业严谨而颇具说服力;引导读者在愉快阅读之余,对自我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增强思维的理性。
译序
前言:你
误解:你是有理性、有逻辑思维的动物,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事实:你也像我们其他人一样受到了迷惑,但这不要紧,这能使你清醒。
1. 预置
误解:你知道你会受影响,知道你的行为怎样受到影响。
事实:有些你意识不到的意念,形成于你的无意识思维中,一直影响着你。
2. 虚构症
误解:你知道你对自己说谎。
事实:你往往忽视自己的动机,编造虚假的故事,不自觉地解释你的决定、情感和历史。
3. 确认性偏见
误解:你的观点来自你多年理性、客观的思考。
事实:你的观点来自你多年对某些信息的关注,那些信息证实了你相信的东西;你忽视了另一些信息,它们挑战了你预想的观念。
4. 后知之明偏见
误解:你学会了新东西之后,会想到你从前的无知或错误。
事实:你经常回想刚学会的东西,以为你早就知道它们,或者以为你始终相信它们。
5. 德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误解:判断因果时,你会考虑到偶然性。
事实:当结果显得有意义,或当你想让偶然事件的原因有意义,你往往会忽视偶然性。
6. 拖延
误解:你拖延是因为你懒惰、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事实:拖延来自面对冲动时的软弱和不能有效地思考。
7. 常态偏见
误解:灾难来临时,你会产生“斗争还是逃跑”的直觉并感到惊慌。
事实:面对危机,你常常变得异常平静,伪称一切正常。
8. 内省
误解:你知道你为什么喜欢某些事物,也知道你为什么会产生某些感情。
事实:你并不知道某些情感状态的来源,你不得不解释它们时,完全可能编造出一些理由。
可用性捷思
误解:随着大众媒体的出现,你根据来自一些事例采集的统计数字和事实,去了解世界。
事实:你只要能找出一个平凡的事例,就远远不大可能相信它是平凡的;你远远不大可能相信你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事物。
10. 旁观者效应
误解:有人受了伤害时,人们马上会去帮助他。
事实:看见一个人处于危难的人越多,就越不可能有人站出来帮助他。
邓宁·克鲁格效应
误解:你能预知自己在任何情况下的表现有多么好。
事实:估计你的能力和复杂任务的难度时,你往往做得很差。
幻想性错觉
误解:一些巧合太神奇了,它们一定具有意义。
事实:巧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哪怕是看似神奇的巧合。赋予巧合的意义无不来自你的头脑。
品牌忠诚
误解:你喜欢你拥有的东西,不喜欢你没有的东西,因为你买东西时做了理性的选择。
事实:你喜欢你拥有的东西,因为你为了保护你的自我感,你认为自己以前的选择很合理。
14. 权威的意见
误解:你更重视的是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传达信息的人。
事实: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资历,会大大影响你对此人传达的信息准确性的判断。
15. 源于无知的论证
误解:你无法解释某个事物时,就只解释你能证明的事物。
事实:你说不清某个事物时,往往更容易相信奇怪的解释。
16. 稻草人谬误
误解:你辩论时,会力求尊重事实。
事实:在任何辩论中,怒气都会诱使你重构对手的观点。
17. 针对个人的谬误
误解:你若无法相信某个人,就不该相信那个人说的话。
事实:应当分开判断一个人的话和说话的理由。
18. 公正世界谬误
误解:人生博弈的失败者,一定干过某种咎由自取的事。
事实:好运的受益者往往根本没做过能带来好运的事,坏人干了坏事往往能逃脱惩罚。
19. 公物博弈
误解:我们能创造一种无规则的制度,其中人人都为社会的利益作出贡献,人人都受益,人人都快乐幸福。
事实:没有某种形式的规则,懒汉和骗子就会摧毁各种经济制度,因为人人都不愿被看作傻瓜。
最后通牒游戏
误解:你会根据逻辑,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一个提议。
事实:做交易时,你会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作出决定。
21. 主观确认
误解:你怀疑一切概括性的陈述。
事实:你常常相信含义模糊的陈述和预测是真的,它们若是正面的陈述并跟你个人有关,你尤其会如此。
22. 派系教化
误解:你非常聪明,不会加入派系。
事实:使派系日益增多的,正是你这样的人。
23. 集体审议
误解:一群人一起讨论办法,更容易解决难题。
事实: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对抗的愿望,阻碍了进步。
24. 超常释放者
误解:跟仿真娃娃做爱的男人都很荒唐,嫁给八旬老翁的女人都是傍大款。
事实:仿真娃娃和有钱的甜老爹都是超常释放者。
25. 情感捷思
误解:计算风险与收益时,你总是选择最大化的收益和最小化的损失。
事实:你让情感告诉你某个事物的好坏,大大高估了收益,并往往固守你的第一印象。
26. 邓巴数字
误解:你头脑里有个旋转式名片架,其中有你认识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和面孔。
事实:你只能和大约150个人建立和保持关系。
27. 售出
误解:大公司和广告宣传维持了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
事实:消费者为了地位而进行的竞争,驱动了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
28. 自私偏见
误解:你根据你过去的成败评价自己。
事实:你为自己的错误开脱,把自己看作比实际的你更成功、更聪明、更有才能。
29. 聚光灯效应
误解:置身其他人当中时,你觉得似乎人人都在注意你外表和行为的每一个方面。
事实:人们几乎不会注意你,除非你促使人们这么做。
30. 第三人效应
误解:你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决定基于经验和事实,而不赞成你的人,是因为受了你不信任的消息来源的谎言和宣传的欺骗。
事实:人人都认为自己不赞成的人全都容易受骗,都认为自己远比实际上更不易被说服。
31. 宣泄
误解:发泄你的愤怒,是减轻压力、避免对家人和朋友发火的有效办法。
事实:时间一长,发泄会增加行为的攻击性。
32. 误传效应
误解:记忆能像录像带那样回放。
事实:无论当前能获得什么信息,它们每次都会刷新记忆,这使记忆极易受到当前的渗透影响。
33. 服从
误解:你个性很强,不会服从,除非强迫你。
事实:几乎不必依靠别的,单单权威或社会压力就能让你服从,因为服从是一种生存本能。
34. 消退爆发
误解:你若放弃了某种坏习惯,它就会渐渐减少,最终从你生活里消失。
事实:无论何时,当你决定不再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都会作出最后的努力,使你故态复萌。
35. 集体偷懒
误解:和别人一起完成任务时,你会比别人更努力,并由此变得更熟练。
事实:一旦成为一群人中的一员,你的努力往往少于你单独工作的时候,因为你知道你的工作会跟别人的工作掺在一起。
36. 透明错觉
误解:你情绪高涨时,人们会注意到你,能知道你的思想和感情。
事实:别人看不到你的主观感受,你过高估计了传达自己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37. 习得性无能
误解:身处逆境时,你会千方百计地摆脱它。
事实:当你感到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会放弃努力,无论什么处境都会接受。
38. 具身认知
误解:你对人对事的看法,来自你的客观评价。
事实:你把自己的物质世界翻译成了单词,并且相信那些单词。
39. 锚定效应
误解:作出决定或判断价值以前,你会理性地分析一切因素。
事实:你的最初知觉会长久地留在你头脑中,影响后来的知觉和决定。
40. 注意
误解:你看见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吸取了全部信息,就像照相机那样。
事实:你只能得到你眼睛获取的全部信息中一小部分;能用有意识头脑处理和记住的信息更少。
41. 自我障碍
误解:无论做什么,你都全力以赴,争取成功。
事实:为了保护你的自我,你常常事先为你的失败编造出一些借口。
42. 自证预言
误解:预测你的未来,就是受制于你无法控制的力量。
事实:只要相信事件将来会发生,它又需要借助人的行为才会发生,就能使它发生。
43. 瞬间
误解:你有一个自我,只要满足于你的生活,你就会快乐。
事实:你有多个自我,只有满足了所有那些自我,你才会快乐。
44.一致性偏见
误解:你知道自己的观点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事实:除非你一直在你的前进道路上做下标记,否则你就认为:你一贯怎么看事物,现在也怎么看事物。
45.代表性捷思
误解:了解一个人的历史,有助于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
事实:你往往根据一个人能表现出多少设想中的性格类型,直接得出结论。
46.预期
误解:葡萄酒是一种复杂的万能药,充满了微妙的滋味,只有专家才能真正地分辨出那些滋味,有经验的品酒者不会上当。
事实:只要改变了品酒专家和消费者的预期,就能使他们上当。
47.控制的错觉
误解:你知道自己控制环境的能力。
事实:你时常相信自己能控制事情的结果,那些事情或是毫无规律,或是复杂得无法预料。
48.基本归因错误
误解:别人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个性。
事实:别人的行为更多是环境使然,而不是其秉性造成的。
鸣谢
《聪明人的心理学》来自作者的心理学博客,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案例。每个章节都像一堂心理学课,只是去掉了其中令人厌烦的晦涩术语或冗长论述。它把大众科学、心理学与幽默机智融为一体,透彻阐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理性行为。
《聪明人的心理学》中总结了48个常见的心理误区,比如:你的通讯录里可能有上千个名字,但无论通讯技术如何发达,你只能和其中的大约150个人建立和保持关系(邓巴数字);许多人一起讨论时,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对抗的愿望会阻碍问题的解决(集体审议);你以为,别人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个性;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更多是环境使然,并非源于他的秉性(基本归因错误)……书中的每个观点都基于心理学试验测试和量化研究,专业严谨而颇具说服力;引导读者在愉快阅读之余,对自我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增强思维的理性。
似乎没有人觉得自己愚钝。但事实表明,我们比我们大多数人所想的更缺乏理性。通过这本心理学普及读物,作者总结了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等手段发现的48种认知偏差,并用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加以生动地呈现。让读者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熟悉一些心理学常识,并对自己存在的认识盲区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增强思维的理性,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其他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