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书籍简介整理中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1.2.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2.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1.4 本书的内容安排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2.1 概述
2.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2.1.2 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2.3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2.3.1 反射与多径信号
2.3.2 绕射
2.3.3 散射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2.5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2.5.1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
2.5.2 多普勒频移
2.5.3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2.5.4 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
2.5.5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
2.5.6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
2.5.7 衰落特性的特征量
2.5.8 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简介
2.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6.1 室外传播模型
2.6.2 室内传播模型
2.6.3 传播模型校正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3.1 概述
3.2 信源编码
3.2.1 信源编码基本概念
3.2.2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
3.2.3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举例
3.3 最小移频键控
3.3.1 相位连续的FSK
3.3.2 MSK信号的相位路径、频率及功率谱
3.4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
3.4.1 高斯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3.4.2 GMSK信号的波形和相位路径
3.4.3 GM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3.4.4 GMSK功率谱
3.5 QPSK调制
3.5.1 二相调制BPSK
3.5.2 四相调制QPSK
3.5.3 偏移QPSK
3.5.4 穑
3.6 高阶调制
3.6.1 数字调制的信号空间原理
3.6.2 M进制数字调制以及高阶调制
3.6.3 高阶调制在3G、4G中的应用
3.7 正交频分复用
3.7.1 概述
3.7.2 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
3.7.3 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
3.7.4 OFDM的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4.1 概述
4.2 分集技术
4.2.1 宏观分集
4.2.2 微观分集的类型
4.2.3 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
4.2.4 性能比较
4.2.5 分集对数字移动通信误码的影响
4.3 信道编码
4.3.1 概述
4.3.2 分组码
4.3.3 卷积码
4.3.4 Turbo码
4.4 均衡技术
4.4.1 基本原理
4.4.2 非线性均衡器
4.4.3 自适应均衡器
4.5 扩频通信
4.5.1 伪噪声序列
4.5.2 扩频通信原理
4.5.3 抗多径干扰和RAKE接收机
4.5.4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
4.6 多天线和空时编码
4.6.1 多天线技术
4.6.2 空时编码技术
4.7 链路白适应技术
4.7.1 自适应调制编码
4.7.2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蜂窝组网技术
5.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5.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5.3 多址接人技术
5.4 码分多址关键技术
5.4.1 扩频通信基础
5.4.2 地址码技术
5.4.3 扩频码的同步
5.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5.6 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
5.6.1 概述
5.6.2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
5.6.3 前向链路功率控制
5.7 切换、位置更新
5.7.1 切换技术
5.7.2 位置更新
5.8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增强技术
第8章 无线移动通信未来发展
附录 话务量和呼损简介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2版)》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2版)》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链路增强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网组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和其增强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后本书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当前移动通信研究的一些热点做了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2版)》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浅人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的需要。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束有习题和思考题。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2版)》可以作为通信本科高年级教材,同时可作为研究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2055)。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获得了该项目的资助,其目标是围绕该项目的建设,打造通信工程专业的精品教材。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2版)》可以作为通信本科高年级教材,同时可作为研究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