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本书以空间转向和视觉隐喻理论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当代视觉文化进行哲学分析,揭示出隐藏其后的视觉隐喻问题和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空间转向”的趋势。
引言
第一章感官、视觉与观看
第一节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眼睛
一、感官的自然本性和眼睛的“辨色”功能
二、儒家的感官伦理:从自然之眼到社会之眼
三、道家的“内在之眼”
第二节西方传统思想中的眼睛
一、作为感官的五官与中国思想的巧合
二、眼睛与认知眼睛的特殊性
三、柏拉图对两种眼睛的区分
第三节作为能力的视觉与作为行为的观看
一、观看行为的类型学研究
二、观看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三、观看行为的文化学分析
四、观看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视觉隐喻
第一节感官等级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
思想史视野中的当代视觉文化
一、语言和思想中的视觉隐喻
二、感官等级制
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类型学差异
第二节视觉的文化象征意蕴
一、西方古典时期的模仿
二、中世纪和启蒙运动时期对光的崇拜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
四、近代以来的眼睛
第三节眼睛的历史性?
一、眼睛具有历史性
二、图像的展示方式具有历史性
三、现代性与眼睛的历史性
四、小结
第四节世界的图像化时代
一、世界图像化的经验事实与审美的生活化
二、图像时代的基本性质
三、划过夜空的流星:图像时代美之表现形式
第三章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背景的凸现
第一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一、众声喧哗中的概念游移
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
第二节回归肉体之眼:重新“看见”身体
一、审美现代性
二、视觉隐喻与身体
第三节空间转向
一、空间转向的经验事实
二、空间转向的性质和特征
三、空间转向的结果
第四节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
第四章眼见是否为虚
20世纪西方思想对视觉隐喻的破译
第一节视听转换与超现实:本雅明和鲍德里亚对视觉图像的沉思
一、本雅明:视觉对听觉的胜利
二、鲍德里亚:“超真实”和符号的“幻象”
第二节那喀索斯的凝视:加达默尔对视觉存在论的反思
一、视觉模仿作为对存在的表现
二、游戏:旁观者在场的活动
第三节新感性与新美学:马尔库塞和威尔什论视觉心理
一、马尔库塞:视觉感性的社会解放功能
二、威尔什:视觉图像作为对现实经验的再确认
第四节文学中的视觉隐喻:利科和巴特论模仿
一、保尔.利科:模仿作为时间与叙事的中介
二、罗兰.巴特:模仿作为文学的一种能力
第五节现象学的眼睛:胡塞尔和梅洛庞蒂
一、胡塞尔:视觉中心主义的假定
二、梅洛庞蒂:眼与心
第六节视觉中心主义的坚守或消解:海德格尔和德里达
一、海德格尔:存在之视觉
二、德里达:对视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消解
第七节时尚的目光:西美尔
一、分离与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人关系的图景
思想史视野中的当代视觉文化
二、模仿与疏离:时尚的两个向度
小结
第五章视觉文化:视觉隐喻的现实形态
第一节“全球同步上映”:身份认同危机的话语征候
一、“全球同步”,“西方”优先
二、从文化差异到空间差异
三、好莱坞的文化霸权
四、“全球同步”的冲动根源
第二节通天塔情结与全球化迷思
一、情感的激流
二、语言的牢笼
三、空间的两极
四、语言的自负抑或传媒的幻象
第三节凝视:图像再现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空镜子:生命的一个隐喻
第五节图像时代的视觉狂欢:论视觉对听觉的入侵
结论对当代审美特征的一个尝试性回答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所处理的材料主要有:中国古代有关五官、视觉的材料,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状与典型文本,西方自古希腊以降有关视觉隐喻、空间转向和视觉文化的哲学、美学、社会学论著以及文艺作品。鉴于论题涉及的范围主要是西方思想中的视觉隐喻、空间转向和当代中西方的视觉文化,本书对中国古代思想中视觉和视觉隐喻的考察主要从与西方思想对照的角度选取,并非对它们的全景式考察。 从研究对象和涉及材料出发,本书采取以下研究方法:在对材料进行分类与梳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视角出发,采取比较文化学、语源学分析、文化研究、文本分析、主题学、类型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材料中抽绎、建构出符合事实与逻辑的有效体系。鉴于任何一种判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强行剪裁丰富多样的经验事实以适应条分缕析的概念图式的缺憾,本书将重点放在描述、阐释和说明,在必须做出判断时,也是从对理论材料和现实经验的描述、阐释和说明中得出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9067620 《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0 | 印数 | 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