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一辑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一、形而上学概况
二、“四因说”与柏拉图的“原型理论”
三、共相与个体
四、“隐德来希”与目的的实现
五、实体论与宇宙
六、感觉·经验·技艺·智慧
七、探寻科学的本性及目标
八、关于真理的探索
九、事物的开端
十、事物的原因
十一、事物的元素
十二、事物的必然性
十三、潜能
十四、质
十五、缺失
十六、部分和整体
十七、本质与形式
第二辑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一、伦理学与理性道德
二、伦理学与形而上学
三、理智与道德
四、中庸哲学
五、个人修养与恢弘大度
六、至高无上的德行
七、选择是德性所固有的
八、考虑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九、愿望是有目的的
十、勇敢就是恐惧与鲁莽之间的中道
十一、节制是快乐方面的中道
十二、公正是最完善的德性
十三、探索真理的方式
十四、道德形成于习惯
十五、慷慨是财富方面的适度
十六、大方的人是花钱的艺术家
十七、大度是德性之冠
十八、温和是怒气方面的适度
十九、友善
二十、诚实
二十一、机智
二十二、羞耻
二十三、兽性与病态
二十四、坚强与软弱
二十五、不自制与放纵
二十六、自制与固执
第三辑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原理
一、友爱是生活中最必需的东西
二、快乐最适合人类的天赋
三、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四、如何获得幸福
五、快乐与实现活动
六、快乐与幸福
七、肉体快乐
八、友爱的终止
九、友爱与自爱
十、友爱与善意
十一、友爱与团结
十二、施惠者更爱受惠者
十三、两种自爱
十四、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
十五、朋友需要限量
十六、好运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第四辑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一、逻辑学概论
二、逻辑学之父
三、范畴与语言
四、关于实体
五、经典的三段论
第五辑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论
一、人的社会性本能
二、灵魂统治肉体
三、财产的获得方式
四、灵魂比财富更珍贵
五、公民应该具有的秉性
六、通过三种途径成为善良贤明之人
七、闲暇也是一种德性
八、关于婚姻和生育
九、对婴儿的训练
十、儿童教育
十一、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十二、闲暇比劳动更为可取
十三、体育教育
十四、音乐教育
第六辑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论
一、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
二、什么是幸福
三、什么是好东西
四、什么是高尚
五、快感是让灵魂恢复到自然状态
六、发怒与喜爱
七、什么是恐惧
八、什么是羞耻
九、什么是慈善
十、什么是愤慨
十一、羡慕的对象
十二、年轻人的性格
十三、老年人的性格
十四、壮年人的性格
十五、高贵出身对性格的影响
十六、财富对性格的影响
十七、权力和好运对性格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化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学问之父”,他建立了逻辑学和生物学基础,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是许多学科奠基人之一。独创逻辑学和生物学,其历史地位是同时代人及无数后人所不及的。“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最博学的人物 ”,他无愧于这些评价。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宇宙哲学解读》从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精神哲学、文艺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一一阐释,力求深入浅出,通畅易懂,让人有大彻大悟之感,有茅塞顿开之慨!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宇宙哲学解读》从亚里士多德的核心思想出发,对其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公民教育论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另外,对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观也有一个全面而精练的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说,《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亚里士多德宇宙哲学解读》是亚里士多德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浓缩,是广大读者了解其思想精要的一个便捷渠道。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6027964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是中国电影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02.233 的主题关于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哲学思想 的书籍。
程海东, 著
( ) 耶格尔, 著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美) 希尔兹, 著
(英) 鲁珀特·伍德芬, 文
(美) 加勒特·汤姆森 (Garrett Thomson) , (美) 马歇尔·米斯纳 (Marshall Misner) , 著
(英) 巴恩斯 (Barnes,J.) , 著
(英) 巴恩斯 (Barnes,J.) ,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