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封面图

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牛玉秋, 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76.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建国60年以来,我国 的优秀代表作,如孙犁的《铁木前传》、陆文夫的《美食家》、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黑氏》、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方方的《风景》、邓一光的《祖父是个兵》、毕飞宇的《玉米》、陈应松的《松鸦为什么鸣叫》等。

书籍目录:

前言

铁木前传/孙犁

天云山传奇/鲁彦周

那五邓/友梅

美食家/陆文夫

棋王/阿城

小鲍庄/王安忆

黑氏/贾平凹

红高粱/莫言

麦秸垛/铁凝

妻妾成群/苏童

风景/方方

烦恼人生/池莉

祖坟/叶广芩

父亲是个兵/邓一光

玉米/毕飞宇

松鸦为什么鸣叫/陈应松

师兄的透镜/晓航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腿子建

心爱的树/蒋韵

最慢的是活着/乔叶

前言

《李自成》是姚雪垠先生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史学根底、生活积累、理论素养和艺术经验,在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结合、长篇小说美学特别是结构美学的探究、现实主义方法在历史小说中的运用、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追求、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的借鉴、悲剧艺术的认识与把握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因此被公认为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领域的填补空白之作,在历史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书是《李自成》的精选补写本。它依照姚老生前的思路,以保持、突现原有精华为目标,对卷帙浩繁的原著作了精心的节选,同时用较简洁的笔法补写了姚老因病未能完成的若干单元。

《李自成》反映的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清顺治二年(1645)农民起义的悲剧历程,同时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明末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本书补写的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节。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补写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其中《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归故乡》大致依照姚老上世纪70年代所撰《(李自成)内容概要》进行补写。《烟波江南》以尚炯南下采购药材引出故事,也是姚老生前的设想。

《李自成》原有五卷本和十卷本两种内容相同的原著,精补本则采用四部曲的框架。每部以一句五言杜诗作为书名,分别为:一、《天寒霜雪繁》;二、《闻说真龙种》;三、《长风驾高浪》;四、《风散入云悲》。体现的情节进程则为:潜伏转折挺进败亡。由于整个小说是以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扼走向发展、复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历程为主线,四部曲的结构就显然有其合理性。至于引用杜诗,则是出于对逝者审美情趣的尊重:杜甫是姚老最钦崇的诗人,他写过短篇《草堂春秋》,有过写《杜甫传》的设想,在《李自成》单元标题中也曾用过杜诗(《悲风为我从天来》)。

新中国的文学事业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在这六十年间,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中篇小说可以说是和新中国的文学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1949年10月在《人民文学》创刊号上发表的刘白羽的《火光在前》,此后,孙犁的《铁木前传》、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作品也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不过,中篇小说的真正崛起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而它在新时期崛起的内在根据则在于它的文体特点适应了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学形势的需要。

中篇小说在新时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它文体的最基本特点:比长篇小说短、比短篇小说长,内容含量适中。新时期伊始,对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里被剥夺了写作权、发表权的中国作家来说,中篇小说的这一文体特点正好适应了他们急于倾诉的心理需求和文学需求。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它规模宏大,人物众多,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艺术构思过程和创作过程,难以满足作家在短时间里出作品的需求。短篇小说是剪裁的艺术,它剪裁生活的横断面,以灵巧取胜,概括社会生活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难以包容作家们在十年浩劫中积攒下的太多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而中篇小说由于容量适中,恰恰适应了当时中国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需求。比短篇小说长,使得它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情节和人物,表现一定时间长度的社会历史生活;比长篇小说短,又使得它无须在结构艺术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才力。正是由于中篇小说这一文体上的优势,所以它一经崛起就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不仅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推向了新的深度,如《天云山传奇》、《布礼》、《蝴蝶》,而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到中年》、《黑骏马》、《人生》、《方舟》、《迷人的海》、《美食家》等等。一时间,中篇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几乎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篇小说文体特点的第二个优势是它便于艺术创新的实际操作。任何艺术形式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内容基础。内容含量过少。形式上的创新就会因为内容基础的薄弱而流于肤浅;而内容负担过重,又会使得艺术创新举步维艰。而中篇小说就避免了这两方面的障碍。相对适中的篇幅既为艺术创新提供了内容基础,又使得艺术创新能够比较灵活地展开。从《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以及马原、洪峰、残雪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尝试,到《小鲍庄》、《爸爸爸》、《棋王》以及贾平凹、李杭育的文化寻根,再到莫言、孙甘露、余华的新感觉,又到刘震云、方方、池莉的新写实,每一次小说艺术创新的浪潮中,都有中篇小说的代表力作。当小说创作由于过分迷恋文体、技巧试验而一度疏离了读者之后,河北的“三驾马车”何申、谈歌、关仁山以中篇小说的形式发起了现实主义冲击波。新世纪以来,“底层写作”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文学现象,陈应松、曹征路、杨少衡、荆永鸣又以他们的中篇小说新作享誉文坛。新时期以来,中篇小说在形式上的几次突围和回归都能做到出入自由,正是得益于它文体灵活的特点。

中篇小说文体特点的第三个优势是它既易于掌握又易于产生影响。因而对作家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篇小说的文体兼及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方面的特点,能够给作家以情节、结构、场景、人物、细节等多方面的训练。在中篇小说里,作家不仅可以显示他剪裁短篇小说的才能,也能操练他结构长篇小说的本领。有些作家同一题材的多部中篇小说常常会自然地具有长篇小说的素质,如叶广芩的《采桑子》、陈启文的《河床》就都是在数个中篇小说的基础上集结而成的长篇小说。新时期以来,大多数作家的成名作或代表作几乎都是中篇小说,读者常常是通过一部中篇小说知道了一个作家。《人到中年》之于谌容,《棋王》之于阿城,《透明的红萝卜》之于莫言,《大厂》之于谈歌,就都有着这样的意义,中篇小说可以说是作家成长历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正因为如此,尽管一些中篇小说作家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之后转向长篇小说创作,但仍有不少作家一直坚持中篇小说的创作.还有更多的作家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中篇小说的创作队伍中来,而这也正是中篇小说六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由于中篇小说创作的长期辉煌,使得编选这样一本六十年的精选本变得很困难。困难之处不在于选哪部作品,而在于不选哪部作品。由于字数的限制,首先忍痛割爱的是那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比如《人生》。其次是那些版权问题不好解决的作品,比如《黑骏马》、《方舟》。其实这些作品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比那些入选作品差。《平凡的世界》和《无字》都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而《人生》和《方舟》就是这两部作品的精粹版。此外,有些作品尽管具有文学史意义,但在艺术上不够完美,也就不考虑入选了。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选本中选入了铁凝的《麦秸垛》和贾平凹的《黑氏》。这两部作品没有获得过全国性的奖,一直是我多年的遗憾。它们的思想价值、文化韵味和美学品位是当时很多获奖作品不能企及的。比较而言,对近年来的入选作品反倒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作品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此外,近年来涌现出很多有潜力的中篇小说作家的作品也没有入选,如杨少衡、葛水平、须一瓜、鲁敏,主要原因是篇幅的限制,另外也觉得他们正值创作旺盛期,还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可以期待来日。

(牛玉秋,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内容摘要:

  建国60年是我国当代文学从初步发展,到短暂的沉寂,再到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各种体裁的佳作破土而出。  由王蒙担任主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选编的《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由《中篇小说精选》、《短篇小说精选》、《小小说精选》等分卷册组成,囊括了建国60年以来文学领域中一流作家的代表作以及各个体裁的经典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  本册为《中篇小说精选(上下)》。  本书为《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之《中篇小说精选(上下)》,在编选此书的过程中间,编者对于建国60年以来的中篇小说作品,经过反复的阅读和比较之后,选出了本书里面的这些篇章,提供给作家、批评家和广大的小说爱好者,作为参考的一种文本。  全书包括了铁木前传、天云山传奇、那五、美食家、棋王、小鲍庄、黑氏、红高粱、麦秸垛等众多内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5441300
如需购买下载《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9.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7.1 的主题关于 文学-作品综合集-中国-当代 ,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