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6
定价:59.0
嫉妒的产生,往往被认为是基于一种“被剥夺”。也就是别人剥夺了自己本该有的某种东西。而这种被剥夺也许源于一种“自己也可以获得”的假象、“别人就不该有”的愤怒、或者在有限条件限制下“有你没我”的无法共赢。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以及“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1980年代占据了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的嫉妒恨”又成为了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华北A村近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和“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进而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一方面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 另一方面则试图对与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作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