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8.0
“形式协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它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与之相宜的“输出型”教学环境。输出能激发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认知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认知处理。本书探讨如何在输出型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外语的形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成果,还具有应用价值,能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序
前言
第一章 语言输入假设之不足
第二章 语言输出假设之兴起
第三章 高校英语教学应侧重语言输出
第四章 语言输出与注意
第五章 语言输出与反馈
第六章 语言输出与元语言功能——兼论语法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第七章 假设检验、协商互动与纠错性反馈
第八章 交互式教学中的输出
第九章 交际策略的危机——兼论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
第十章 中介语发展与语言形式的控制
第十一章 语言形式教学在几大外语教学法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从纯形式教学到聚焦形式教学
第十三章 任务型教学和聚焦形式教学
第十四章 外语输出型教学中的“形式协商”:认知理据及策略优势
附录:重要术语说明
后记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际的应用,如果学习者只接受语言输入而无输出,便不能保证可理解输入假设的可行性。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和改革发展,教学条件尤其是英语语言输入途径与输入量等问题有了显著改善,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在此背景下,Merrill Swain(1985)提出的输出假设开始引起我国外语界的注意,已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和教师以语言输出方面的说和写为切人点,探究和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以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外语输出型教学与“形式协商”》旨在顺应这一改革的潮流,探讨如何在高校输出型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外语的形式教学。
语言运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Tarone&Yule,2000),其中语言的流利性与语言的意义相关,而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则与语言的形式相关。语言教学中若只是注重意义的表达,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表达的流利性,但其语言的准确性势必受到影响。Peter Skehan(1999)认为,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中如果过多地注意语言的意义,则会导致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多地趋向于实例和记忆系统,这样其内在的句法化压力就无法起作用,语言系统就得不到发展,所以语言教学应该创造机会使学习者注意语言的形式,促进其中介语系统的发展。众多的研究也表明,兼顾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外语输出型教学与“形式协商”》的核心理念“形式协商”即基于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