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
中国影像史封面图

中国影像史

韩丛耀, 赵迎新, 主编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98.0

书籍简介:

承前启后,光影璀璨,是1928~1937年间中国影像历史留给后人的最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的影像发展,在包括摄影、电影、出版、展览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国人和世界瞩目的众多成就。本卷结合影像产制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像产制的场域、影像传播的场域、影像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像创作、影像传播及其影像文化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影像事件来把握中国影像发展的历史。这是民国历史上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影像发展历程中的黄金十年。

书籍目录:

序主编的话导论第一章 1927一1937年社会文化背景第一节 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态第二节 国共两党关系第三节 1927-1937年的国际关系第四节 三十年代社会文化现状第二章 1927-1937年影像文化总貌第一节 都市文化的兴起第二节 摄影思潮的影响第三节 文人影像文化的形成第四节 电影文化的传播第五节 20世纪30年代影像文化的传播第三章 1927一1937年影像产制环境第一节 影像产制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摄影技术的普及第三节 影像出版技术第四节 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第四章 1927一1937年影像构成性特点第一节 人像摄影第二节 艺术影像第三节 科学影像第四节 政治影像第五章 1927-1937年影像传播形态第一节 影像印刷出版第二节 艺术性展示第三节 摄影作品集第四节 影像研究与教育第六章 1927一1937年影像人物第一节 影像出版人物第二节 沙龙摄影作者第三节 科学影像作者第四节 新闻摄影记者第五节 红色影像作者第七章 1927一1937年电影概述第一节 本时期电影的影像特色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第三节 本时期电影的总体风貌第四节 电影传播的场域第五节 本时期电影的样态第八章 1927一1937年影像选萃第九章 结束语第一节 影像创作理念第二节 影像的创作类型第三节 影像创作风格第四节 影像构成风格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六卷(1927-1937)》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影像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7901532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影像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摄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9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8 × 24装帧精装
页数 378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影像史是中国摄影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409.2 的主题关于 摄影史-中国-1927~1937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