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本书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试图阐明中成药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并用一些篇幅说明了“心药”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地使中医药更加平民化、通俗化,对中医药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章善养生者养五脏,善用药者用成药
五脏是人体之根本,善养生者养五脏
绝大多数疑难杂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中成药养生治病,可四两拨千斤
汤药通常适合治病,做成药丸的中成药更适合养生
通过养五脏,养足人体精气神
六腑保持通畅,五脏就不会出毛病
中成药能治病养生,正如服装厂也有好衣服
“是药三分毒”吗
使用中成药的总原则
第二章养精养肾是养五脏的根本
精,是健康的本钱
六味地黄丸不但补肾,而且补五脏之精
补肾要分阴阳: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和桂附
地黄丸的使用
肺肾同养,就用七味都气丸和麦味地黄丸
肝肾同养: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和明目
地黄丸的用法
地黄丸等中成药也会“过敏”吗?
固摄封藏能力是检验肾的健康程度的金标准
恐惧和烦躁是伤精伤肾的两把利刃
找自己的错,是养肾养精的日常功课
巧用成药调节膀胱的寒热,是养肾的重要法门
附子理中丸是温胃妙药,但要适可而止
第三章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心就是养神
夏季是养心气的最佳时机:生脉饮
心脾两补的圣药:人参归脾丸
操心耗费了心血,可用天王补心丸
上火分虚实,治火先养心
人丹:芳香醒神,夏季常备之品
藿香正气用处多,夏日常备消秽浊
持久的淡淡喜悦,是养心的“心药”
怀恨在心,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心
将心比心,就能迅速消除自己的固执偏见,就能护心
第四章养肝就是养生气:生气勃勃,永葆青春
补气不如养气
养肝大法:养肝血,疏肝气
逍遥丸:让我们在压力面前比庄子更逍遥
加味逍遥丸:现代人解郁降火解酒毒的妙药
归芍地黄丸恢复肝的生气,使人远离中风,健康长寿
出现中风先兆,华佗再造丸会有再造之恩
谋而不决者容易肝郁,也易阻遏生机
怒气伤肝,但有怒更不能憋着
散开愁云,肝才能健康无忧
第五章养脾就是养中气:中气十足,百病不侵
要想中气十足,就要养脾
参苓白术丸是补脾的首选
补中益气丸:一个给人提气的药
香砂平胃丸不但治胃病,而且通治湿邪
吃多了,到底该吃大山楂丸还是吃保和丸
香砂六君丸的妙用:为滋补身体开路
抱怨忧思最伤脾
通情达理的智慧是养脾的“心药”
养肝脾,是治疗各种风湿的诀窍
第六章养肺就是养清气:清气不伤。健康常在
养肺是人体健康的一个系统工程和捷径
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百合固金丸是养肺润肺的首选
人参与萝卜同食,好比“烽火戏诸侯”
麻子仁丸治疗便秘,有广泛的适用性
适度悲伤倒不妨,计较太多最伤肺
分享别人的喜悦,是养肺的良方
发现别人的好,就是养自己的清气
玉屏风散:补清气,防外邪,为人体筑起万里长城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第七章外科妙药
只有内外兼养,才能五脏安和
养生治病的“万金油”
硫黄原是火中精,烧尽阴虫无处寻:硫黄软膏和硫黄
皂治疗疥疮
巧用硫黄皂,打造清爽生活
家中常备云南白药,预防所有的伤痛
溃疡、咽喉痛不可怕,锡类散是最好的药
有些外科病,是内毒外排的一种方式
心境清静,就能使人少受外伤
心情愉快,是加速各种伤口愈合的“心药”
第八章灵药处处有,劝君多采撷
养生治病都得用药,灵药处处有
食物是极好的药,《黄帝内经》的食疗总纲
人体自有大药,采药也有捷径
后记每个人离中医都只有一步之遥
前言
从考进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那年起,我就开始步入中医之门。
六年以来,我跟随多位中医老师临床学医,在老师“手把手”的带教下,参与为患者诊断、开方,在实际临床中感受中医神奇的疗效,体会辨证论治的精妙。特别是舒和老师(《求实养虚不生病》作者)亲自教授我《伤寒论》、《金匮要略》,让我尽享中医的博大精深,亲证疗效的真实不虚。
在六年师承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时常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一些“医和人”的问题。
读古人的医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节:医生给病人看病,向病人解释病因,分析病情,说明用药的思路,病人或其家属还在一旁与医生讨论几句。别小看这几句讨论,其中能反映大问题呢!这说明,病人只要略通医理,就可以对自己的病有更深入的知情权,对医生的治疗也有建议和商讨的余地。这样,往往能保证很好的疗效。可以说,在病人的监督下,医生也不得不更加谨慎,这对医生治疗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在古代,读过书的中国人虽不能说人人是中医,但可以说基本上人人知医。中医的医理,已经融进了人们的平常日用,成为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基本技能,这对他们的养生治病,是大有好处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代人把医学看作高深莫测的学问,必须由医生掌握,生了病只能把自己一声不吭地交给医生。这就很被动了。为了应付日常生活,我们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开车、用电脑、操作各种电器,等等。其实,中医也应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学习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医生,但有必要懂得中医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这很难么?其实只要你用心,也并非难事。这就好比学电脑,我们没有必要成为程序员、黑客,但我们必须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而这些基本操作,摸摸也就会了。掌握中医基本知识,也是如此。
试看我们周边,身上有点小毛病的人太多了,就医难仍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其实,只要我们略通一点医理,懂一点养生,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多数健康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
运用中成药,就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本书中,中成药专指“非处方类中成药”。这一类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病人凭自己的判断就可以买来服用的。病人凭什么买药呢?凭互相介绍?凭道听途说?凭广告?凭说明书?凭药店推荐?但这些,都不如凭自己掌握的医理更可靠。我们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常用的中成药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大家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
中药完全出于天然,得天地之灵气,可补人体之不足,是养生疗病的首选;本书中介绍的中成药,都是古人千锤百炼的良方,平稳而有效。且现在的中成药一般做成丸药,丸药功效缓慢而持久,更加适合养生。而养生的核心在于养足“精气神”,从而让五脏六腑更加健康、和谐。
因此,本书中所讲的中成药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侧重养五脏,从调养五脏入手,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健康问题。当然,除了中成药,调养五脏最管用的还有“心药”,就是调节情绪,调节七情。因为,在中医看来,七情是直接伤五脏的罪魁祸首,而养五脏的“心药”,就是通过一些恰到好处的身心修养,把这些不好的情绪平息下去,扭转过来,使人达到“只生欢喜不生愁”的舒适境界。
疾病是可怕的,它源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无知,源于我们对医学和养生的无知。其实,身为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中医是养身养心的阳光大道,人人都可以走上这条阳光大道,都可以享受它的光辉和温暖。而我,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中医、认识中医、利用中医,享受中医带来的健康。
也正是这个愿望,催生了这本小书。在这里,感谢我的各位中医老师的临床带教,更要特别感谢北京孔伯华医馆的舒和医生在医术上对我的悉心指导,在医德上对我的以身垂范。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本人师承多位老师,本书的学术观点亦是综合各家所长,并非一家之言。如有欠妥之处,本人文责自负。
人人知医,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也将继续努力。书中未尽之处,我在我的博客(地址:http://blog.sina.eom.cn/renrenzhiyi)中还将继续讲述,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博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唐略
2009年8月14日于北京东城
后记
每个人离中医都只有一步之遥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是多么地玄妙莫测,要想懂得中医,应该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实,并非如此。每个人,离中医都只有一步之遥。
一个好中医,不但得精通医理、药理、治疗方法,而且,他还必须是一个“杂家”,他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必须懂得大量医学之外的知识。中医学本身的东西是有限的,如何把这些有限的东西运用得无限出神入化呢?那就得靠医生的“医外功夫”了。医学就好比一个杯子,杯子外面的世界要比杯子里面的世界大得多。医外功夫,是一个优秀中医的基本素养。
而这些素养,这些生活经验,正是人人都具备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就更加具备这些素养。这正是学习中医的良好根基。谁都会看到身边人的生老病死。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用来作为善待我们身体的资本,它们都应该对我们的健康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呢?因为缺少中医的知识,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需要一些中医知识作为指导,作为点缀,这样,它们都会融入我们的养生和健康。只要我们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常识和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医,处处都在提示我们健康之道。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着手,把这一课补上。
我们生命的存在,是宇宙的奇迹。我们生活的经验,是绚烂的繁花,它们会随着时间而延伸,像一条长龙。那么中医是什么呢?中医应该成为这条长龙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能驾驭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不再有小病的难言之隐,不再有对大病的恐惧。享受中医,就是在欣赏自己生命的乐章,更是享受老祖宗无穷无尽的养生智慧和养生妙药带给我们的自信与狂喜。
至于我,如果能对大家有一些引导和启发作用,就非常高兴了。
药是天地给人类健康的恩赐;药是中医养生救命之道的结晶。 人人都可以懂得用中成药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人人都可以学会用心药来让生命充满健康和欢喜。 在本书中,中成药专指“非处方类中成药”。这一类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病人凭自己的判断就可以买来服用的。病人凭什么买药呢?凭互相介绍?凭道听途说?凭广告?凭说明书?凭药店推荐?但这些,都不如凭自己掌握的医理更可靠。您手上的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常用的中成药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大家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本书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试图阐明中成药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并用一些篇幅说明了“心药”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善养生者养五脏,善用药者用成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试图阐明中成药与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并用一些篇幅说明了“心药”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地使中医药更加平民化、通俗化,对中医药的普及可起到积极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药到病自除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6741972 《药到病自除》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9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