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0.0
本书稿是目前国内首次对秦汉时期《吕氏春秋》接受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吕氏春秋》编撰于战国末期,该书对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综合性总结,同时又影响了两汉的思想文化。研究秦汉时期《吕氏春秋》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先秦文化在后代的发展流变,进而考察中国思想文化在早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本书稿在勾稽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就秦汉时期学者对《吕氏春秋》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先秦诸子学向两汉经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导言
一 前人研究综述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成就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编撰时间与背景
一 《吕氏春秋》的编撰时间
二 《吕氏春秋》的编撰背景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编撰意义
一 《吕氏春秋》在秦文学、秦文化中的意义
二 《吕氏春秋》在诸子学发展中的意义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
一 《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二 《吕氏春秋》的寓言成就
三 《吕氏春秋》的文艺思想
第二章 秦汉时期《吕氏春秋》接受概说
第一节 秦汉时期接受《吕氏春秋》的历史背景与基础
第二节 秦汉时期接受《吕氏春秋》的演进过程
第三章 秦代对《吕氏春秋》的吸纳与接受
第一节 秦代“五德终始说”对《吕氏春秋》的吸纳
第二节 秦代神仙方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接受
一 神仙方术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二 秦代神仙方术思想的盛行
三 秦代神仙方术思想与《吕氏春秋》相关理论的暗合之处
第四章 汉初黄老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吸纳
第一节 汉初黄老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吸纳
一 汉初政治制度对《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运用
二 黄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汉初黄老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吸纳
四 《黄帝四经》与《吕氏春秋》
第二节 《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模仿与发展
一 《淮南子》与《吕氏春秋》的相同点
二 《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引用
三 《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发展
四 《淮南子》对《吕氏春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的吸纳
第五章 董仲舒、司马迁对《吕氏春秋》的接受与阐释
第一节 董仲舒对《吕氏春秋》的接受与阐释
一 董仲舒对《吕氏春秋》天人思想的阐释和发展
二 董仲舒对大一统封建理论的建构与《吕氏春秋》
三 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新儒学与《吕氏春秋》的兼容并蓄
第二节 《史记》对《吕氏春秋》的称引与接受
一 司马迁对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称引与评价
二 《史记》的编撰目的、结构、选材对《吕氏春秋》的接受
三 《史记》对《吕氏春秋》思想的吸纳
四 《史记》历史评价标准对《吕氏春秋》的接受
五 《史记》写作方法对《吕氏春秋》的借鉴
六 司马迁所载《吕氏春秋》三大部分顺序辨析
七 司马迁的评价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班固、高诱对《吕氏春秋》的评价与研究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对杂家的阐释
一 《汉书·艺文志》之前古籍对诸子学派的著录
二 《汉书·艺文志》首列杂家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高诱注释《吕氏春秋》的成就
一 高诱《吕氏春秋序》对《吕氏春秋》的评价
二 高诱《吕氏春秋注》的成就
三 高诱《吕氏春秋注》的特点
四 高诱《吕氏春秋注》的地位与影响
第七章 汉代对《吕氏春秋》文艺渖}技等思想的接受
第一节 汉代对《吕氏春秋》文艺思想、乐律理论的接受
一 汉代对《吕氏春秋》文艺思想的接受
二 汉代对《吕氏春秋》乐律理论的接受
第二节 汉代对《吕氏春秋》天文历法思想的接受
一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与《礼记·月令》的关系问题
二 汉代对《十二月纪》中二十八宿记载的接受
三 关于节气记载的接受
四 关于物候记载的接受
五 汉代对《吕氏春秋》灾异说的发展
六 汉代政治对《十二月纪》思想的运用
第三节 汉代对《吕氏春秋》养生、医学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一 《吕氏春秋》的养生思想
二 《黄帝内经》对《吕氏春秋》的接受与发展
三 汉代其他著作对《吕氏春秋》养生、医学思想的接受
第四节 汉代对《吕氏春秋》农业思想、农业技术理论的接受
一 《吕氏春秋》的农业思想
二 《吕氏春秋》反映的农业技术理论
三 汉代对《吕氏春秋》农业思想、农业技术理论的接受
参考文献
后记
《吕氏春秋》编撰于战国末期,《秦汉时期接受研究》对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综合性总结,同时又影响了两汉的思想文化。研究秦汉时期《吕氏春秋》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先秦文化在后代的发展流变,进而考察中国思想文化在早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秦汉时期接受研究》在勾稽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就秦汉时期学者对《吕氏春秋》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先秦诸子学向两汉经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