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节
西和乞巧节封面图

西和乞巧节

赵逵夫, 主编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0.0

书籍简介:

“西和乞巧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为赵逵夫主编,是对西和礼县一带乞巧风俗的形成、历史、乞巧节的准备阶段、主要内容、歌舞特点以及西和县的历史文化的介绍。书末附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全书共八章,约40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秦人发祥与织女传说 第一节 从女修到织女  一、织女的原型——女修  二、《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牵牛、织女  三、从秦简《日书》看先秦时的“牛女”故事 第二节 陇南、天水与秦人的兴起  一、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与西垂、西县  二、西和、礼县一带的秦文化遗存  三、天水、汉水与天汉 第三节 天汉与《诗经》《周易》中的有关诗文  一、《秦风·蒹葭》本事  二、由《诗经·周南·汉广》看春秋以前“牛女”故事在江汉一带的传播  三、《周易》中有关文字透露的信息 第四节 由秦以前的两个故事看“牛女”传说的早期影响  一、萧史与弄玉的故事  二、宝夫人会叶君的故事  三、“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第二章 周秦文化的交融与“牛郎织女”传说的产生 第一节 周人发祥地与陇东农耕风俗  一、陇东周文化遗存与周人发祥地  二、陇东农耕文化历史考察 第二节 叔均事迹与“牵牛”成为星名  一、从发明牛耕的叔均到牵牛星与田祖  二、《诗经·小雅》中两篇祭祀田祖的诗——《甫田》《大田》  三、说春  附:西和春官歌选录 第三节 陇东一带与牛相关的地名、祠庙及风俗  一、早期的织女、牛郎祠庙  二、陇东与牛相关的地名与风俗  三、陇东的乞巧风俗和乞巧歌 第四节 周秦文化的融合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  一、周秦文化的融合  二、牵牛渡河会织女情节的形成  三、乌鹊架桥情节的形成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乞巧风俗分布 第一节 西和历史文化与乞巧风俗的分布  一、历史沿革  二、地理环境  三、山乡多名胜 第二节 陇南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从人文始祖到仇池古国  二、历史人物  三、手工艺品 第三节 民间传说  一、西和民间传说概况  二、历史传说  三、与本地风物有关的神话故事  四、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第四节 西和、礼县乞巧风俗的分布  一、长道永兴谱系  二、盐官祁山谱系  三、汉源谱系  四、云华谱系  五、草川谱系  六、横岭谱系  七、何坝谱系第四章 七天八夜乞巧节 第一节 准备阶段  一、个人的准备  二、组织乞巧活动  三、请巧、造巧 第二节 乞巧活动  一、迎巧  二、祭巧、唱巧、拜巧  三、祈神迎水、转饭 第三节 会餐、卜巧与送巧  一、巧饭会餐  二、投芽卜巧  三、针线卜巧  四、送巧 第四节 乞巧仪式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  一、社会学意义  二、文化学意义第五章 西和乞巧歌词、曲调 第一节 西和乞巧歌词概说  一、被旧礼教吹散消失后的搜寻  二、不同乞巧阶段的乞巧歌  三、西和乞巧歌词 第二节 赵子贤与《西和乞巧歌》  一、赵子贤先生生平与著述侣  二、《乞巧歌》的编纂  三、《乞巧歌》的内容  四、《乞巧歌》的意义 第三节 西和乞巧歌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一、题材与内容  二、艺术特点  三、句式、词式 第四节 西和乞巧乐舞的特征  一、乞巧仪式音乐特征  二、乞巧舞蹈的特征  三、乞巧音乐曲目源考  四、仪式音乐的变异现象  五、乞巧仪式中歌舞演出场所及内容第六章 西和乞巧词语汇释 第一节 民间传说类 第二节 相关事物类 第三节 乞巧过程类 第四节 音乐舞蹈类第七章 西和民俗文化遗存 第一节 西秦腔、影子戏与木偶  一、西秦腔  二、皮影戏  三、木偶戏 第二节 从古至今秦罗敷  一、刺绣  二、搓丝网  三、纺线织布  四、打网子  五、缠荷包、绣荷包  六、纳鞋底、鞋垫  七、剪纸 第三节 春官风俗、“牛拜年”与春节社火  一、“牛拜年”  二、社火  三、年画和泥塑 第四节 汉源山歌  一、乞巧歌内容的延伸与继续  二、与乞巧歌在形式、风格上的异同附录一:文艺作品选辑与简介  一、诗词  二、小说(简介)  三、戏剧(简介)附录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道选辑 西和乞巧节华杰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赵逵夫 牛郎织女故事源头在甘肃——织女星乃秦人始祖  《兰州晚报》记者王文元 西和乞巧:古代女儿节的遗存《兰州晚报》记者 王文元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赵逵夫 中国西和女儿狂欢节红丁 陇上诞生的《诗经》华美篇章  《兰州晨报》记者王文元实习生王进颖 乞巧节民俗与其歌曲特点庄壮 卧看牵牛织女星——在甘肃西和“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乞巧文化论坛”上的讲话杨亮才 陇南的“乞巧”风俗与“巧娘娘”造像探析余永红 西和乞巧节的地域表征及乞巧歌的文化精神 郭昭第 西和乞巧节:守望最后的仪式郑志成 西和县“乞巧节”:中国乞巧风俗“活化石”  《甘肃日报》记者周志军 西和乞巧节的“秦风馀响”刘锡诚 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光明日报》记者王国平 宋喜群 西和乞巧:绚丽多姿的女儿节 陈斐 悠悠乞巧情千年女儿梦——西和乞巧文化发展综述  西和县委宣传部附录三:西和乞巧节研究资料目录  一、专书、交流材料与专刊  二、研究论文与学术报道  三、学位论文后记

内容摘要:

“西和乞巧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节》为赵逵夫主编,是对西和礼县一带乞巧风俗的形成、历史、乞巧节的准备阶段、主要内容、歌舞特点以及西和县的历史文化的介绍。书末附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全书共七章,约40万字。甘肃省南部西汉水上游的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其乞巧风俗被国务院增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西和县、礼县主要沿漾水河和西汉水流域的城镇村庄,从农历六月三十晚到七月初七子夜自古有连续七天八夜的乞巧节俗,上世纪60年代以前参加者只限于未结婚的少女,是真正的“女儿节”。据作者赵逵夫20多年的研究,天上的织女星和传说中的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她因织而闻名,事见《史记·秦本纪》;天河上古名“汉”,也是由汉水而来;西和县、礼县一带的乞巧风俗是秦文化的遗留。  《西和乞巧节》一书是对以西和县、礼县为中心包括天水市秦州区、清水县、张川县一带乞巧风俗的形成、历史和乞巧节程式、主要内容、歌舞特点以及西和历史文化的介绍。书末选录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作者简介】赵逵夫,男,1942年生,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省文联副主席,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遗产》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全国赋学会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与古典文献学研究,尤其在先秦文学与文化和诗赋研究上成就突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文献》、《中华文史论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屈原与他的时代》、《古典文献论丛》、《屈骚探幽》等专著;主编《诗赋研究丛书》。曾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教育部第二届、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西和乞巧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7608814
《西和乞巧节》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远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西和乞巧节是上海远东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2.1 的主题关于 节日-风俗习惯-西和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