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0
本书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2009年经济发展的历史。
上卷
增订版前言
初版前言
导论
一、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演变历程的简单回顾
二、“多元一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四、“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五、城乡关系的历史性转折
六、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第一编 1949~1957年:工业化的起步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时的经济背景和发展条件
第一节 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一、旧中国经济的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前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估计
第二节 解放区经济和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一、解放区的经济体制及其影响
二、新中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第三节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一、政治背景和条件
二、经济背景和条件
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建立和“统一财经
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建立及其职能
二、党对政府经济工作直接领导体制的形成
三、“统一财经”和中央地方经济管理权限的划分
四、计划管理制度的初步形成
五、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农村土地改革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阶级划分标准和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第四节 国家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和管理办法
一、调整工商业
二、国家对私营经济的直接管理
三、国家对私营经济的间接管理办法
第五节 合作社的整顿与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社的方针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合作社的整顿
三、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和扶持
四、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体制
第六节 公私合营、中外合营以及外资企业的变革
一、公私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二、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经营管理体制
三、中外合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四、取消原有外国在华企业的特权
第七节 统制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
一、摧毁旧的对外贸易体制,建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结构
二、外贸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三、对外贸易运行及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八节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就业和分配制度
一、“包下来”的就业政策和“三个人饭五个人吃”的分配政策
二、国家机关工资制度的建立
三、国有企业工资制度的变革
四、私营企业分配制度的调整
第三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效益情况
二、工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三、农轻重比重的变化
第二节 内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
一、国内贸易的恢复发展
二、对外贸易的恢复发展
第三节 财政金融状况的根本好转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财政困难
二、“取之有道”和“用之得法”的措施
三、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四、金融业走上正轨和存贷业务的扩大
第四节 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恢复和建设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城市就业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三、城镇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的建立
四、文教卫生的改善
五、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四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第一节 工业化的思路和现实条件
一、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化的思路
二、工业化起步时的经济条件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产生背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及其内容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及其主要内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一五”计划对几个经济关系的处理
第四节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一、政府投资体制的初步形成
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准备工作
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四、稳步前进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第五节 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
一、粮食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
二、“统购统销”决策的形成
三、“统购统销”的实施
四、“统购统销”的双重后果
第六节 积极争取外援和对外援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来自苏联的援助
二、“一五”期间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的经济援助
三、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第一节 工业化的推进和遇到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的进展
二、工业快速增长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进程的加快和迅速完成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路的形成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的加快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一、个体手工业改造形式的确定和初步进展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和纠偏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的确定
二、“对资改造”的逐步进行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迅速实现
四、资方人员的工作安排和“定息”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改革设想和调整
一、“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二、1957年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设想
……
第六章 第一个一年计划的完成和遗留问题
第二编 1958~1978年: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七章 “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发展
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干扰
第十章 “文革”前期国民经济的下降与回升
第十一章 “文革”后期国民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十二章 两年徘徊中前进的经济建设
第三编 1978~1997年: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十三章 开始改革开放的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十四章 新的建设纳和“六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
第十六章 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曲折
第十七章 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和改革的继续推进
(下卷)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第一节 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策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内外形势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的决策
三、加快发展和改革决策的落实
第二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步骤
一、发展要素市场,大力推进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
二、重点突破以财税、金融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三、继续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五、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兴起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一、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加快外贸体制改革
第十九章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结构优化和科学发展
第一节 治理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
一、经济再次过热的出现及其成因
二、经济“软着陆”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努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一、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确定和培育支柱产业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合理调节地区经济差距
……
第四编 1997~2009年: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十章 跨世纪战略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第二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五编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二章 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十三章 澳门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十四章 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六编 附录
产要参考图书文献资料
后记
一个甲子60年,新中国已度过了第一个甲子。这6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心中涌起的不只是对往昔贫穷、落后的痛苦追忆和对今朝成就、辉煌的欢欣鼓舞,更充满我们每个人心间的是开创未来的壮志豪情。我们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从初版到今天也已经10年了,这1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自然地,经济学界的学术水平和对经济史的认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对10年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进行增补修订,以使其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
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科学、客观、准确、真实地对新中国60年的经济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套装上下册)》出版10年)的成就、经验进行全面、真实、客观、透彻地研究分析和总结是一项颇具功底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这次增订中坚持:准确、深刻、精练的六字增订原则。具体地说:(1)遵循欧阳修所说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努力做到语言准确精练。(2)尽量避免经济史学中就经济论经济的大忌。(3)防止治丝益棼,即头绪太多和杂乱而模糊了主线。(4)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置于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去观察和论述,尽量做到“胸中有,笔下无”。(5)遵循“史无定法”,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适当加强计量和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6)当受篇幅所限,遇到留史还是留论时,选择“留史削论”。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219557 如需购买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增订本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9.7 的主题关于 经济史-中国-1949~2009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