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本书试图在当代世界及其思想背景中,论述马克思所发动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并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的存在论立场进行批判性的探讨。
绪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第一章 现代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完成及其瓦解 第一节 德国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和“思有同一”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施特劳斯和鲍威尔 第三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二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总问题”与马克思 第一节 费尔巴哈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感性”与超感性世界的对立 第三节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思想史上的本质联系 第三章 马克思在存在论中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二节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绪论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第一章 现代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完成及其瓦解 第一节 德国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和“思有同一”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施特劳斯和鲍威尔 第三节 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第二章 费尔巴哈的哲学“总问题”与马克思 第一节 费尔巴哈对一般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费尔巴哈的“感性”与超感性世界的对立 第三节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思想史上的本质联系 第三章 马克思在存在论中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二节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当代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对主体哲学的批判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第四节 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第五章 存在论变革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现实的发现 第二节 总体性的观点 第三节 具体化的路径与实行 第六章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立场的批判性探讨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视域的初始定向 第二节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存在论基础 第三节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存在论主张 第四节 阿多诺对“概念帝国主义”的抨击及其存在论视域
本书试图在当代世界及其思想背景中,论述马克思所发动的存在论(ontology)革命及其当代意义。海德格尔曾把尼采的话“上希死了”理解为超感性领域的“腐烂”或“本质性崩塌”。真正说来,对此一事件的领会可以在思想史上追溯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它意味着哲学一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遭遇到存在论上的决定性批判,并从而标志着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本书以阐说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取恂为枢轴,同时既于历史上追究这一变革的思想渊源及问题领域,又尝试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其深刻的时代意义。此外、作者还试图由此对这一存在论革命的主要思想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柞出深入的论述和发挥,并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的存在论立场进行批判性的探讨。
本书试图在当代世界及其思想背景中,论述马克思所发动的存在论(ontology)革命及其当代意义。海德格尔曾把尼采的话“上希死了”理解为超感性领域的“腐烂”或“本质性崩塌”。真正说来,对此一事件的领会可以在思想史上追溯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它意味着哲学一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遭遇到存在论上的决定性批判,并从而标志着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本书以阐说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取恂为枢轴,同时既于历史上追究这一变革的思想渊源及问题领域,又尝试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其深刻的时代意义。此外、作者还试图由此对这一存在论革命的主要思想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柞出深入的论述和发挥,并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的存在论立场进行批判性的探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 | ||
9787300129860 如需购买下载《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