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封面图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

敬晓庆,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及其论争,可以当作一份能指导中国戏曲迈向独立门户轨迹的理论文化地图。研究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及其论争,是研究中国戏曲史及其理论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本书从戏曲批评论争这一动态的研究角度入手,以期从宏观上把握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动态演进与内在绾合。

作者介绍:

敬晓庆(1975- ),甘肃通渭人。2001-2004年就读西北师范大学,师从李占鹏、张兵、龚喜平诸先生习治元明清文学,获硕士学位;2004-2007就读首都师范大学,师从张燕瑾先生习治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获博士学位;2007-2009入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陈洪、陶慕宁先生习治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现供职于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与元明清文学研究。先后在《戏剧》、《西北师大学报》、《戏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论争与明人气质

二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历史分期与成就综述

三 写作思路

第一章 名家之争

第一节 明人元曲名家论列概述

第二节 正本:从《中原音韵》说起

一 以散曲为主要依据收录的乐府三百三十五章

二 以散曲小令为主的定格四十首

三 “传奇”概念的严格使用

四 元人曲作中用韵情况的反证

第三节 清源:元曲四家与王实甫

一 何良俊与元曲四大家概念的形成

二 “乐府之难”原是词家“剩技

三 “乐府之备”与元曲风格论

第四节 明代元曲名家之争的深层原因探析

一 曲体分类的完善与曲学观念的自觉

二 曲学风格的嬗变

第二章 名剧之争

第一节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名剧之争”概述

第二节 何为“名剧”:“名剧之争”相关概念辨析

一 戏曲创作题材与《西厢记》的骨肉之辩

二 《拜月亭》“三短”论得失检讨

三 名剧的原创性与完整性

第三节 “名剧”何为:明人典型名剧的示范意义

一 “戏文派”用韵规律的内耗

二 雅俗兼济的语言

三 教化与情感的统

附论 北曲【越调·绵搭絮】谱式辑考

一 北曲曲谱【绵搭絮】谱式辑录

二 有关北曲【绵搭絮】谱式首四句协韵与否之争议

三 有关北曲【绵搭絮】谱式其他争议

第三章 意法之争

第一节 汤显祖与沈琮曲学理论概观

一 汤显祖曲论述评

二 沈绿曲论述评

第二节 汤沈之争辨析与“双美”理论

一 曲学分歧与“相争几于怒詈

二 汤沈之辩概观

三 论辩共识与“意法双美”

第三节 古典戏曲理论“意法之争”背景下的

“汤沈之争

一戏曲用韵规律的转捩

二才思与格调:意法之争与明代文学复古思潮

第四章 行戾之辨

第一节 “行戾之辨”理路下戏曲艺术生产人员的“二分”构成

第二节 明代戏曲艺术生产人员“二分”理念的嬗变

一 从文本中心到舞台中心

二 文辞与本色

第三节 诗乐紧张关系与行家、戾家的结合

一 行戾的二分与诗乐关系的紧张

二 明代戏曲创作过程中行家与戾家、文人与艺人的结合方式

三 文人与艺人的聚散以及文本与舞台的离合

附论 良家戏与戾家戏:朱权戏曲表演主体“二分”表述的合理成分

一 良家子弟与古代乐籍制度

二 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相关史料钩沉

三 戏剧起源与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的合理性

结语

一 六要素图式与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

二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显著特点

三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历史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理论论争研究是古典文学批评中一种相当常见的方法论工具,以其具有激烈的理论交锋与动态的观念演进而为治理论史者所重视。在明代,尤其明代中后期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激烈辩驳与论争往复,是古典文论好辩明真的审美理想在戏曲领域的自然渗透。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涵盖广泛,有“名家之争”、“名家之争”、“意法之争”、“行戾之辨”等论争,涉及戏曲内容和形式的诸多领域,其核心内容则在于中国古典戏曲“辨体”观念的整合重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90399
如需购买下载《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是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37 的主题关于 古代戏曲-文学评论-中国-明代 的书籍。